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6 10:42:17

2013年长沙中考政治实用答题技巧

  长沙中考网:2013年长沙中考政治实用答题技巧:
          一、答题的总体思路
          第一:读(解题的前提)
          注意:可先读设问(定位材料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然后读材料。如果先读材料再看提问,可能造成阅读材料时所思考的问题与设问的要求不一致,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第二:找准题眼(解题的关键)
          带着知识和问题读材料,抓关键词(有效信息)或中心问题,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也就是把审题分析设问和材料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三:答(解题的归宿)
          按照材料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精心组织答案。
          (1)点题切题;观点明确(观点、论点亮在本题或本角度的最前面,不要让阅卷老师去为你一点点地寻找答案)。
          (2)每个角度应扣紧材料分析,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相互脱节。
          (3)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辨证性)。
          (4)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每一个"有效信息",并且术语要到位,切莫用家常话来答题。
          (5)多角度思考,详略得当
          二、几种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一)“看法、认识、启示、说明”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看法、认识、启示、说明”类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
          ①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②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现实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该”、“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例题“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谚语带个你什么启示?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
          ②一旦集体利益受损,个体利益也难以保证;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为什么)
          ③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人人都应该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怎样)
          (二)评析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1.设问方式:
          ①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2.解题思路:
          一般步骤是,“性质判断—行为定性—(积极或消极)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说,就是:①认真阅读材料,审清题意,明确对象,抓住材料的人物,认真分析其言行;②确定角度,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③回归教材,寻找教材与材料的结合点,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④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更有的同学上课用手机看视频,网上聊天。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性质判断)
          ①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行为定性)
          ②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③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后果影响)
          ④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三)复合型观点辨析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包含两层以上的含义,前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个又是后一个观点的一部分,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然后逐层辨析。不能简单的全面肯定,而应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析,最后归纳出答案,即肯定题目中的合理因素,然后否定题目中的不合理因素,最后补充题目中的模糊之处。
          例:一切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
          答案:(1)如果公共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败坏社会风气。因此,一切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肯定)
          (2)违法行为有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之分,对那些尚不够刑罚处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不能依据刑法予以惩处,而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予以制裁。(否定)
          (3)对那些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补充)
          点击查看更多科目>>
          您还可能对一下内容有兴趣>>
          


          


          


       
.bjtj{ width:580px; border-bottom:1px dashed #D7DADF; border-top:1px dashed #D7DADF; font-size:14px; font-weight:bold;}
.bjtj a{ color:#193062; font-weight:norma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长沙中考政治实用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