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6 10:42:24

备战2014长沙中考: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公式

  长沙中考网:每年的中考题型大多类似,不少学生和老师就总结出各种答题的技巧和公式,长沙中考网小编整理了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一些答题公式,供2014年长沙中考同学们参考:
          一、说明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点
          3.语言特点(准确or形象生动或简明平时)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xx特点,如xx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此类问题不常问)
          4.语言品析
          例:A.xx词有何作用B.xx词能否去掉,为何?C.xx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顺序:1.表态(大多数为不能)2.解词,解句.3.定性
          格式:不可以,xx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此种类型题目任何胤文体都能见到,真是考恶心了,这并非最好版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形成自己的套路)
          5.某句在问段中的作用
          1.结构、内容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
          2.说明方法,见点2.

zkfour 发表于 2016-7-6 12:20:32


       
                       
          二、议论文
          1.中心论点(完整的陈述句句式,并是中心主题,不能是短语。)
          识别:1.题目2.首尾段3.论据观点4.承上启下句5.概括:抓胤住关键词句、中心思想,简明概括、
          2.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格式:这是xx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xx(分论点,若无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格式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xx事例,证明了xx(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视情况加上引起读者兴趣)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xx(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证明了xx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和xx进行比较,(使对与错更加分明),突出强调了xx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四种答题格式应该是比较全面了,照搬再围绕主题应该是比较完美的。
          4.语言特点(不外乎简明平实和生动形象)
          格式:xx(句、段、全文)具有xx的语言特点,从xx(词、句)中体现了xx的语言特点。
          5.作用类
          1.题目作用(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
          2.结尾作用(1)总结全文,强调xx的中心论点(2)总结全文,得出xx的中心论点(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zkfour 发表于 2016-7-6 12:37:41


       
                       
          三、现代文
          1.概括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摘录法。提取中心句、主旨句、一般句、
          (2)拼接法,选取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整合
          2.思想感情(结合本文主题(一定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主题)与首尾段、关键句)
          格式:本文通过对xx的描写/记叙,赞美了xx(文章线索),(也赞美了像xx一样的人或是具有其品质的人),表现了作者对xx的欣赏,抒发了作者对xx的喜爱之情和….之情(具体要结合文章主旨)
          3.描写及作用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1)人物描写:运用xx描写准确揭胤示了xx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
          (2)景物描写:
          1.通过对xx的描写渲染了xx气氛
          2.烘托了xx人物的xx(人物形象/心情/性格)
          3.推动胤情节发展,为下文的xx(情节)作铺垫
          4.渲染、突出了xx主题
          5.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以上五点可以视情况结合来用)
          (3)议论的作用:抒发了作者xx的情感,画龙点睛,突出xx中心,深化主题(此格式不常用到)
          (4)第二人称的作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作用(1)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排比:强调了xx的xx特点,增胤加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拟人:赋予xx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4)对比:通过xx与xx相比,突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词、句赏析
          词语格式:该词词义,该词深层义或在本文中的含义,表现了…的特点(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赏析句子主要是找修辞手法(见第四点)以及围绕中心组胤织
          6.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先抑后扬、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想象等)
          作用(1)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先抑后扬:先贬抑再颂胤扬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首尾呼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插叙1.补充、衬托的作用2.解释说明3.使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加突出,使结构紧凑.
          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8.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标题(1)引起读者兴趣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行文的线索
          (4)形象的体现文章的主题
          (5)设置悬念
          首段及段首(1)开门见山
          (2)总领下文
          (3)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
          某句话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铺垫、承上启下、线索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总而言之这仅仅是一些死的套路(已囊括了绝大部分的题目),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牢记围绕中心点来回答问题。
        小编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战2014长沙中考: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