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沙中考试题命题思路解析二
各科核心命题思路归纳:生物:考查学科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检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化学: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给学生发散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
物理:注重创设实际情境,注重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联系,试题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地理:命题遵循知识板块发展顺序,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的考查;
科学(综合实验区):降低命题难度,着重考察学生科学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科综合(综合实验区):关注知识与能力,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学科内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生物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最大变化在于实行网上评卷。为了让学生适应变化,在命题时,首先是适当减少了学生答题量,对于要求以较多文字回答的实验设计题、分析说明题,在此次命题中都尽量减少要学生答题的文字数量;其次是适当降低试卷的阅读量。与去年相比,试卷文字由4450字减少为4184字,留给学生的答题时间更多。此外,今年还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
在考查学科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此次试卷的35道题中有28道基础题,共计65分。考查的多种能力则包括理解能力、实验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此次命题在如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考查学生对于装置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理解,这能够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教材的学习方法中上升到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通过这种考查拉开学生差距,进行人才选拔。
生物还是一门探究型的学科,在教学阶段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本次命题中,四个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不但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还考查了学生能否将实验探究的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例如有一个题在完成“探究人的反应速度”这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测定人的反应速度,认识酒后驾驶的危害。
生物科目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本次命题的要求之一,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要求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日常行为,增强了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
试题没有走搞怪路线
化学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试题命制中,同样注重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因此在命题时,强调能力立意,一般不出死记硬背的试题,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给学生发散思维和想像的空间,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命题强调创新,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出偏题、怪题和计算、证明繁琐或人为编造的似是而非的题目。针对今年中考答题的新变化,在命题时适当减少试题的阅读信息量,有利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答题卡的填涂。
物理
引导考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知识
试题注重创设实际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今年的物理试卷命制,侧重于来源于生活,归结于生活。一方面,试题从社会热点与生活情境中寻找物理知识落脚点,例如“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完满地完成了一期工程,让学生想像自己到了月球能做什么,考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物理考卷还侧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试题中问学生武广铁路中的新材料、新科技有什么优点,绿色出行的好处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发挥学生的想像,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相关问题,促使学生从所给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后展开思维,从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物理卷在考察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39题“打捞沉船”分层提问,一题多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
地理
读图分析能力题型占60分
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地理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今年地理考卷试题命制的主导线,是地理考卷的特点,也为同学们以后科目复习提供思路。
学地理离不开地图。今年地理考试的一大亮点是,在注重考查基础的同时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特别强调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对于考生读图的分析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是考查的一个重点,使用的图形有20幅,通过读图分析、填图等题型的设计,考查学生认图、读图、填图的能力和方法,考查和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项能力的考查,在今年的试卷中有12个题,在100分中占了60%。
根据新课程改革,地理的教与学都强调探究性,在试卷命制中也适当设计了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例如要求考生根据北京市水资源的材料提出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办法。
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地理德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地理智能开发的根源和原动力。在今年的试卷中,还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从灾害问题(关于湖南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资源问题(水资源的分布)、社会问题(节能减排)等,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地理试卷命题同样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实际生活,例如海地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援助物资最佳的运输方式、分析武广高速铁路在湖南境内经过的城市等等,很有时代气息。
科学(综合实验区)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设计考题情境
长沙地铁修建后,从五一广场乘地铁到黄花机场要多长的时间?长沙周边的生态农庄气温比同一地区的城市气温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是今年综合实验区的科学卷试题,非常长沙,也非常贴近生活。而紧贴学生生活实践,设计选择情境是命题思路之一。这一方向是基于实验区学生生源水平、基于学科要求而制订的。在命题中,难度有所降低,200分的题目中七成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占两成,拉开考生差距的难题只占一成。
科学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四方面内容,分别占30%、25%、30%和15%。对于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一道10分题列出了长沙市民常吃的食物,请考生根据这些食物配制适合自己身体生长发育、科学合理的午餐,这样的考题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非常有意思。
文科综合(综合实验区)
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命题重中之重
综合人文地理、历史和社会的有关内容,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课改目标,一如既往贯穿在今年综合实验区的文综科目考试中。从内容的设定上看,整套试题注重三方面的考察,即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传承则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历史观的考查,在考试命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于人类文明史观的了解。于学生而言,需掌握人类社会先整体后分散再整体的发展特征这一知识点,同时了解人类文明史的更替,即史前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人类文明分途发展,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即是这种分途发展的两大主体,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考查学生大历史观的同时,还突出中国历史与世界文明的关联。在考查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时,既考三大发明这一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联系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发展的贡献,将三代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将古代、近代、当代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与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联系起来。
除关注知识与能力外,在试题命制时还重点考查考生解题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举办世博会的上海在近代被称为什么样的城市,又如阅读材料题考查考生对于“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这一论断的理解。
文综试卷在命制时还突出考查考生跨学科融合知识的能力。在读图析图题中,根据一张关于西气东输线路图所出的题目,占11分,将人文地理中的行政区划、地势与地形、自然资源分布、重大资源与能源调配工程等内容进行整合,从而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