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杭州中考数学点评:立足教材 考查能力 导向教学
2010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数学试卷,以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本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数学)》实施命题。试卷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布合理.考试范围涉及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考试形式保持相对稳定,考试目标注意到层次性和相关性.考查内容既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试题源于教材,立足数学通性、通法,具有公平性,既紧扣双基,贴近生活,又突出能力要求,形式多样,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恰当的区分度,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各类高中的招生需要。
试卷在保持前些年命题思路的连续和稳定的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卷紧扣课标,试题源于教材
1考试内容分布合理,符合课标要求.四大领域内容所占比例恰当,“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约各占40%,“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占15%,“课题学习”领域内容占5%.其中“课题学习”的考查结合在前三大学习领域中进行,如在第19题中,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在第23题中,考查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2试卷结构稳定,难度上升平缓.整份试卷中,三种类型的试题题量保持稳定,试题由浅渐深安排,起点低,上升平缓,基础知识题占到整卷的60%以上,重点、主干知识仍得到重视。
3.大部分试题的编制源于教材,试题情景自然流畅,合乎逻辑,无偏、怪、繁题,有些题则直接来自于教材问题的改编,如选择题的第4题,填空题的第14题,解答题的第17题等.据统计,今年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在初一的14个章节中,涉及了12章;在初二的12个章节中,涉及了11章;初三的8个章节则全部涉及.知识内容覆盖初中所学章节的90%以上,这使得试题既全面考查了数学知识、方法,又能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二重视数学理解,考查双基能力
1继续重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试题关注数学的应用、关注数学教育价值,同时也力图使应用问题试题能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试卷第11题和第20题中的数据,都取自官方网站,既具有权威性,也说明了这样的数学应用是符合实际的.第20题,既是对统计知识的考查,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由于命题时间的限制,仅取得了上海世博会前20天的参观人数作为本题的数据,但学生、教师仍可以运用本题所考查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与过程,收集新的数据,获取一定量的样本,作新的估计,当新结论与试题结论不一致时,会产生新的思考,这对正确理解统计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不同,正确理解统计的意义与作用是十分有利的。
2考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如第9题,对不等式组的解–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