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9 09:58:12

2013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二:习主席首次出访聚“娇”

  5月14日:距离2013年合肥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如下是有关中考时政材料整理,供参考。(延伸阅读:)
          一、热点材料
       
          1、新华网北京2013年3月31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就任后的首次出访31日上午乘专机回到北京。习近平的出访巩固了中国与周边大国、非洲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访问取得巨大成功。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习近平出访的第一站是中国最大邻国俄罗斯。习主席将俄罗斯作为就任后首访国,既是这些年来两国形成的惯例,也说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强化了战略互信和相互支持”。俄罗斯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首度打开大门,迎接外国国家元首到访。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并签订了32项合作文件。习近平的俄罗斯之行“具有战略意义”。
       
          非洲是中国外交的主要依靠力量。习近平的非洲之行加深了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加固了中国外交的立足点。习近平主席在非洲的讲话发出重要信号:中非合作要从以前以经济、资源为主要导向,转为包括社会、文化交往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在非期间,习近平提出中国将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重视中非人文交流。中国援助非洲的项目“越来越偏重于民生”。中国正力求拉动非洲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状况、帮助非洲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非合作和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有本质区别。中国尊重非洲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和制度,而西方在提供援助时往往附加政治条件。”近年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专家认为,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对这一指责做出了最好回应。“从非洲各国领导人在习主席访非期间对中国的反应来看,中非合作正在突破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说’。中非合作正朝着互利共赢和平等发展的方向迈进。”
       
          在坦桑尼亚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创中非友好的局面,并将中国和非洲比作“命运共同体”,宣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努力实现各自的“中国梦”和“非洲梦”。习主席在非洲的言行提醒了许多中国企业和在非商务人员,中非合作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中非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感情”。
       
          习近平首次出访的重要行程之一是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会晤取得了包括推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推动构建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等一系列成果。习主席参加的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在此次会晤中实现了对接。”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正迈向深入。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越来越紧密。从第五次会晤取得的成果看,各国领导人讨论的内容除了经济方面的议题,还涉及政治领域。
       
          2、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更好推动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习近平此访可谓树立典范。”刚刚过去的9天时间里,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中共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中国新一任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亦是首次在重要多边舞台亮相,世界为之瞩目。
       
          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习近平将中俄称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冀望“旅游年”“像春天一样百花齐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时,他说出了“鞋子理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他引用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回应“金砖褪色”的质疑。直面民众,直入人心。演讲中,除使用大量“中国式语言”外,习近平还广泛援引到访国家的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他用俄罗斯谚语寄望中俄关系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河有源泉水才深”,他用这句非洲谚语形容中非友好交往的源远流长。此外,习近平还注重通过讲故事,拉近中国与到访国民众之间的距离。他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坦桑尼亚的故事,称“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这场演讲中,习近平还用斯瓦西里语问好,并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其间掌声不断。在刚果的演讲中,习近平用两则感人故事赞扬“两国人民在患难与共和真诚互助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2010年中国青海玉树地震,刚果政府向灾区捐建“中刚友谊小学”;2012年12月一天夜里的特大暴雨中,3名本已脱险的中国华侨冒生命危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习近平用容易让世界媒体、民众和国际问题精英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深刻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人的内心所想。“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非常端庄的国际场合,习近平通过这样一句非常朴实的中国民间语言阐述深刻思想,“你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外国人也不要给中国人穿小鞋,我们自己知道穿多大的鞋。”
       
          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这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中也是“靓”点频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增色不少,功不可没。短短9天时间里,除陪同习近平出席外交活动之外,彭丽媛自己还参加了一系列公益和慈善活动,她亲和、亲民的形象获得了广泛好评。分析称,当彭丽媛以母亲的口吻说“代表中国母亲”看望孩子们时,就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展现了一种慈爱的形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一下就显现出来。

zktwo 发表于 2016-7-9 11:36:46


       
                       
          3、在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南非卫星电视五台、印度报业托拉斯、巴西《经济价值报》和中国新华社记者的联合采访,就中国同有关国家双边关系、中非关系、金砖国家合作、中国改革开放等问题阐述了政策主张。
       
          二、热点解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工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人类呆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动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相关问题
       
          1、习近平首次出访的重要行程之一是出席在   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A)
       
          A. 德班   B. 新德里    C.柬埔寨       D.首尔

zkfour 发表于 2016-7-9 11:59:35


       
                       
          2、此次会晤取得了包括推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推动构建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等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D)
       
          ①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受访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友好关系②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谐与稳定③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再次展示了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句话告诉我们(A   )
       
          A.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B.世界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C.国与国之间利益相同,休戚相关    D.弱肉强食,社会才能和谐
       
          4、面对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我们应该 (C)
       
          ①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国与国之间团结合作,共谋发展③抓住机遇,发展自己④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建和谐世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根据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对外援助原则,切实履行援助承诺的行动。这说明中国(B)
       
          ①能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③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④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答、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促进了国家与地区之问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7、请你谈谈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这一世界发展的潮流表明,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希望经济发展,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消除战争,共建和谐世界,报告通过这些内容反映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8、面对动荡的世界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正义,维护和平与发展;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应有贡献。
       
          9、近年来,中国是怎样追求和谐世界理想,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的?
       
          答、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始终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中国致力于以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各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10、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我国应该怎样发展自己?
       
          答、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1、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①牢固树立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②积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讲诚信、守承诺,树立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③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④积极参与平等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共同发展等。
       
          12、中国为什么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高举这一旗帜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是实现这些奋斗目标的需要。③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是寻找机遇、应对挑战的需要等。

zksix 发表于 2016-7-9 12:36:36


       
                       
          13、习近平答俄国记者问:“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两国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机会很多。”在合作学习十八大报告的过程中,关于,某中学九年级(3)班的两位同学发生了争论。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合作共赢”的理解。
       
          答、在当前的国际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中,的确充满了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前提下的、有合作的竞争,作为参与竞争的一方,只有精诚合作,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实现共赢。合作是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条件。事实上,通过竞争获得成功,干出一番事业的事例有很多。
       
          14、习近平答新华社记者问: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应该怎样做?
       
          (3)构建和谐世界,离不开我们青少年的参与。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科技创新能力。③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④求同存异,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⑥开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3)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培养全球意识,以开放的心态认识世界。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④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作出贡献等。
       
          15、“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人文交流基础深厚。我年轻时就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像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的书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习近平2013年3月20日结束俄国记者采访时说。
       
          (1)习近平的这段话包含了哪些道理?
       
          (2)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怎样面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文化。
       
          答:(1)加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世界因文化差异而丰富多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谱写和谐的文化乐章。(答出符合题意的3点即可)
       
          (2)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二:习主席首次出访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