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渣”是怎样练成的?
虽然高考语文分值在不久的将来,将提高到了180分,远超英语甚至数学,到最后(高考前),许多“语文学渣”的同学们普遍的情况就是:放弃语文,听天由命。——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懂得计算成本VS收益了嘛,既然我无论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无法“有效”改变考试分数,而我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到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甚至英语上面去算了,至少我多熟练一个公式,多记一个单词,那可是看得见成效的;何苦要把时间花在看不见成效的语文无底洞呢?
那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有效”提高分数呢?正确答案仍是: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一个体弱多病的人,靠吃补药、靠加营养、靠临时强化训练来强身健体,恐怕都是不靠谱的。最靠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出去跑步半小时以上,也许在三、五年以后,一个身强力壮、神清气爽的家伙就诞生了。
打个比方,雪崩的时候,哪一片雪花有责任呢?海啸的时候,哪一滴海水该负责呢?锻炼出一个好身体,功劳该属于哪一天的奔跑呢?同样,提高语文素质,到底读的哪一页书,写的哪一次文有效呢?根本分不清,根本辨不出,功劳属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有句话说得好,“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啥叫内力?就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动力、冲动、兴趣,就是说,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痴迷写作”。
让我们先看看那些学霸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培养出这种热爱和痴迷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