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中考政治大纲解析
合肥中考网4月10日:仔细研读中考纲要,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必要工作,总览安徽省2013中考思想品德考纲,其的性质、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与去年一致,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考纲在内容结构上更加科学、严谨、合理。例证性试题篇幅增加,覆盖的知识点更加广泛。具体说明如下:一、考试的性质----水平测试与选拔考试的结合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既是一场毕业考试即水平测试,又是一场升学考试即选拔考试,两考合一。正是鉴于这样的一个性质,所以它的难度系数不会太高,基础题约占70%,主要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起到一个衡量学业水平的作用;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主要起到一个选拔升学的作用。
二、考试的目标
1、落实三维目标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课程标准》确定的要求。
3、考试要求的能力仍划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运用,分别以A、B、C表示。
A、了解:指在考试的范围内,学生对有关事实、知识、概念和观点的再认能力;
B、理解:指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
C、运用: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个能力要求是递进式的,即每一较高层次要求同时包含较低层次要求。
三、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分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思想品德用时应不少于64分钟),满分为15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80分)。思想品德试卷总分80分中,时事政治约占10%,“成长中的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
2、试卷结构由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约占30%;非选择题约占70%。非选择题部分主要通过文字与图表、材料分析、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究、活动与感悟、漫画赏析等多种方式呈现,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同时包括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底)。考试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考试内容从学生适应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去年相比,大体相同,也有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1.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
3.理解通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
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
5.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
6.说明当自已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
7.根据收集到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分析中学生(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
8. (原54)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
(二)自尊自强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9.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
10.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
11.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
1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
13.通过调查或观察到的某个物种或某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分析说明生命世界的神奇,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
14.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三)学法用法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
16.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
18.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
19.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
20.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
原19.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21. 根据搜集的案例,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
22.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
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23.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
2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
25.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
26.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
27.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
28.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
29.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说明解决矛盾的方法,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
30.根据与人交流的不同感受,说明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
(二)交往的品德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3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
3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
3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
34.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友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
3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
3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
37.分析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
38.结合社会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三)权利与义务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39.(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
40.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41.(原49:分析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4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
43.分析说明学生中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违法案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
4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
√
45.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
4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
47.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个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
48.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
49.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原49.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分析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
原50.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
50.根据搜集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分析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
51.理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理由。
√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5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
(原54)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
5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
54.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
55.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
56.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
57.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分析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
58.分析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
(二)承担社会责任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59.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
60.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
61.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
6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
63.理解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有利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
64.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
√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65.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
66.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
67.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
68.知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
69.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
70.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
71.以“我是中国公民”为题,分析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
(四)国情国策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7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指导思想,(知道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
73.知道(党在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
74.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
√
75.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76.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
77.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7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79.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
80.根据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8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
82.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
8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84.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85.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86.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忧患意识。
√
87.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88.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
89.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分析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
√
90.根据搜集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分析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
五、关于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
题号
选材
考查知识能力
1
为时事政治题
本题考查的知识目标是学生对国内重大时事的了解,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A
2
以寓言入题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查点是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控情绪、尊重生命。B
3
以学生心理问题为背景
本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考查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4
以格言入题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挫折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挫折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却是垫脚石。B
5
以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为背景
本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是司法保护的内容。A
6
以漫画入题
本题以漫画形式呈现,具有趣味性、直观性,考查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是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B
7
以“达芬奇”公司假冒进口为材料
本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正确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B
8
以“最美妈妈”吴菊萍入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
9
以网络信息保护为素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B
10
以行为判断为素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诚信的认识。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应具备的品质,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B
11
以援疆行动为背景
本题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A
12
以金砖五国为材料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全球观念和爱国情感。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B
13
以漫画入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对资源的态度、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等。B
14
以普法宣传日为背景设题
本题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考查学生依法治国内容的理解。B
15
以诗入题
本题以诗歌设题,形式活泼,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B
16
以“虎妈狼爸”为背景材料
本题以教育热点事例设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现象,理性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统一。考查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1)C(2)BC(3)C
17
以情境判断为素材
本题命题意图是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是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角度、重点词。其次,要找到题目意思指向的知识点。BC
18
以漫画入题
本题以材料和漫画设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考查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C
19
以首个交通安全日为背景
本题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引导学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1)C(2)C(3)B
20
以博客为背景
本题以网络日记的形式设题,题目容量大、跨度大、考查的知识点多,答案开放性、多元化。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B
21
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为素材
本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1)B(2)C(3)C
22
以“辽宁舰”为题
本题以时事热点设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1)B(2)B
23
以感恩为题
本题命题意图是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试题。此类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1)B(2)B
今年的例证性试题题量增加,选择题15题,非选择题8题,参考试题的和去年基本一致,也和往年的中考结构、题型一致。
对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略作分析,不难发现以下特征:
1、覆盖的知识点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三个板块,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比例大体要求。
2、试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选择。
3、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把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4、凸显时代特征,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5、试题形式多样,有漫画、图标、情境、活动等。
以上例证性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了中考说明列出的90个考点中的主干或核心知识,试题大部分都突出了能力立意。例证性试题给我们一下启示:
启示一:选取恰当而富有内涵的背景材料,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和知识有机统一于试题中,体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知识、能力、觉悟、思维的统一。在平常的专题教学中,不要长篇累牍的专题化,不如就简短的一段材料分析透彻,分析其中的命题信息、答题信息,尤其是与所学观点的联系,把热点教学、能力提高常态化、试题化、及时化。
启示二:中考重点考查具有支撑意义的最基础的知识,考试说明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对重要考点反复品味,反复理解记忆,做到对每一个考点都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考生依据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将知识点有联系的串联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做到点、线、面、体相结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启示三:学科特点决定了试卷的特点。试题关心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能触动心灵,不是政治口号,也不是大段国家政策文件的摘录,而是学生看得懂,有味道,有人文性的,一看就能被打动、被感染、被感动、被震撼,具有非常可读性。
启示四:中考试卷并不是什么考点、热点都会有题,但是出来的题一定又都是要考的范围。中考试题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中是必考,意料之外是从另外角度切入。平常训练热点考点时要尽可能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挖掘,要小也要大,拓展要有高度、宽度、深度、温度,但不等于去猜题、押题。
启示五:试题清楚而有艺术地描述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明白考查的内容,问题的指向都很明确。问题表述能让考生较为明确地感悟到答案的展开程度和过程,不会出现随意作答即能得到较高分数的情况。试题的材料、问题、知识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答案是材料、问题、所学知识的结合点。
启示六: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试题注重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是简单的把事情成人化、社会化、俗套化、专业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