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理
济南市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理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济南市201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二、命题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路,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考查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着重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展起来的各种科学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三、命题在2013年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学科内容和学科能力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国务院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要求,并考虑到我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确定的。
一、学科内容
要考查的学科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具体内容及要求列在本纲要的“考试内容表”中。
对所列学科内容要求掌握的水平,在“考试内容表”中用字母A、B、C标出。A、B、C的含义如下:
A:能通过回忆,按照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水平相当。
B:能领悟知识,并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与课程标准中的“认识”水平相当。
C:能把握与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转化为各种不同形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水平相当。
对与各部分知识相关技能要求掌握的水平属独立操作水平。它的含义是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为“会(测量、选用、使用、根据…估测…)”。
考试内容表
主 题 一 物 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科学内容
掌握程度
技能要求
说明
1.温度和温度计
A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A
3.物态变化
A
实验探究
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A
二、物质的属性
5.物质的属性
A
实验
6.质量
A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密度
C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
记住水的密度
不涉及合金密度的计算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8.物质的构成
A
9.原子的核式模型
A
10.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A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1.半导体、超导体和纳米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A
主 题 二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五、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2.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A
1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A
14.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A
六、机械运动和力
15.长度与时间
A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16.速度
A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7.力及其作用效果
B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18.重力
A
常见事例或实验
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9.弹力
A
常见事例或实验
20.摩擦力
A
常见事例或实验
不引入动摩擦系数
21.二力平衡的条件
A
22.牛顿第一定律
B
实验探究
23.物体的惯性
B
24.简单机械
A
25.杠杆的平衡条件
A
实验探究
26.压强
C
实验
27.液体的压强
A
实验探究
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8.大气压强
A
2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
30.浮力
B
实验探究
31.阿基米德原理
A
32.物体浮沉的条件
A
七、声和光
33.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B
实验
34.乐音的特性
A
35.超声与次声
A
3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A
37.光的反射
A
实验探究
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A
实验探究
不要求作平面镜的成像光路图
39.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
A
实验探究
40.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4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A
实验探究
不要求作透镜的成像光路图
42.白光的组成和色光混合的现象
A
八、电和磁
43.电荷的相互作用
A
实验探究
44.磁场
B
实验
45.地磁场
A
46.电流的磁场
A
实验
47.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A
实验探究
48.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A
实验
49.电磁感应的条件及其应用
A
实验探究
50.电磁波
A
51.波长、频率和波速
A
不考查c=λν相关的计算
主 题 三 能 量
九、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52.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A
53.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B
实验
54.功
B
结合实例
十、机械能
55.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A
实验
56.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A
57.机械功
A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8.功率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9.机械效率
A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十一、内能
60.热量
A
61.燃料的热值
B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2.比热容
A
实验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3.内能
A
64.热机的工作原理
A
十二、电磁能
65.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B
66.电流
A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67.电压
A
68.电阻
A
6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A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产、生活中的实例
70.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A
71.欧姆定律
C
实验探究
72.电功
C
结合实例
73.电功率
C
结合实例
不提倡用导出公式进行计算
不考查繁难的电学计算
74.焦耳定律
A
实验探究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5.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A
十三、能量守恒
76.能量守恒定律
A
77.效率
B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8.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A
十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79.能源
A
80.核能
A
二、学科能力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加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通过对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科学内容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学科能力包括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
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⑵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⑶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
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⑷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
见的意识。
⑸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
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以上几方面能力的要求不是孤立的,在通过某个具体问题着重考查某些方面能力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是相互渗透的。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理化同场合卷、闭卷笔试的形式;理化考试限定总用时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1.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50分,物理占9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理化总分为56分,物理占34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理化总分为94分,物理占56分,包括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2. 组卷方式:第Ⅰ卷按化学、物理的学科顺序排列,第Ⅱ卷按物理、化学的学科顺序排列;同一题型的题目相对集中且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Ⅳ.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种发电方式,使用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潮汐发电 D.核能发电
【参考答案】D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 B.轻舟 C.两岸 D.高山
【参考答案】B
3.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对泉城美景的描绘,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
C.植物园,园内花香浓郁 D.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
【参考答案】C
4.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入水底,如图1所示。此时西瓜与梨子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A.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参考答案】A
5.人从沙滩上走过,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但从草地上走过,脚印却并不明显。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经过讨论提出了如下四个科学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为什么脚印有时候深有时候浅? B.脚印的深浅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C
6.由图2可知: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安全带的作用:①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伤害,系上安全带就可有效避免这种伤害。②当驾驶员驾车高速行驶时,发现前面出现情况紧急刹车。③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④汽车滑行很小一段距离,立即停下来。
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7.如图3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将滑片移至图示位置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则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3分,部分选对且无错选得2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8.教室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为教室内的有关数据,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做作业用的新铅笔的质量约为十几克 B.一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力一般为几百牛
C.感到较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二十几摄氏度 D.一只照明用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零点几安
【参考答案】BCD
9.奥妙无穷的动物世界蕴涵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各组的动物行为和人们制造的先进仪器设备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相同的是
A.鱼在水中自由浮沉——潜水艇 B.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声呐
C.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飞机 D.鸽子飞行定向——GPS导航系统
【参考答案】ABC
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常用的交通工具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有关汽车中各部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轮的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安全带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C.普通遥控车钥匙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相关信息的
D.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经历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参考答案】ABD
11.某报刊登题为“房子‘穿衣戴帽’ 屋里冬暖夏凉”的文章,对济南高科技住宅项目进行深度报道,揭开了高科技住宅的“神秘面纱”。实际上,该项目运用的物理原理并不是很深奥。以下是小梅看完报道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使用镀膜中空玻璃实现了室内“降噪”,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送风过程通过加湿、除湿实现了室内“恒湿”,运用了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C.通过与地下土壤热交换实现了室内“恒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空气内能
D.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了住宅“低碳”,所利用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参考答案】ACD
三、 非选择题
12.图4所示为收音机、电视机或MP3播放机上的“音量”或“Volume”旋钮,转动它可以改变这些设备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的大小;与这些旋钮联动的电路元件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
【参考答案】响度滑动变阻器
13.人们利用如图5所示的同步卫星转播电视节目。“同步卫星”中“同步”的意思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同步卫星转播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
【参考答案】地球电磁波
14.在现代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或仪表。许多测量工具或仪表的刻度盘上都标有一个或几个字母,通过这些字母我们可以判断出该测量工具或仪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我们使用过的刻度尺和电流表、电压表都是如此。图6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见到的某种仪表的刻度盘,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这种仪表是用来测量_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测量结果的单位名称是________。
【参考答案】电阻欧(或欧姆)
15.为了纪念物理学家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物理学中常把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物理量的单位,这样的物理量几乎遍及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再各写出一组用物理学家的名字作单位的力学物理量和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电学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牛顿)
电流(安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压强(帕斯卡)电阻(欧姆)(其他答案正确也可)
16.报纸上有一篇题为“电器待机‘偷电’多少,你知道吗?”的文章,配有图7所示的一幅插图。图中正在使用一种叫“电力监测仪”的测量工具对计算机显示器进行测量。小明根据插图中“电力监测仪”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判断出此时测量的是显示器的________________
(填写物理量名称)。小明还注意到插图边上的文字说明中有些已模糊不清,请将它补充完整:“显示器待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电)功率(电)功率为0.3W
17.图8所示为小强家某个房间内的实物电路。请在右侧虚线框内画出该房间内家庭电路的电路图。
【参考答案】如图答-15
18.一箱饮品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9所示。其包装箱上标识的相关名词含义如下:“毛重”是包装箱及其内部所有物品的总质量;“净含量”是包装箱内所装饮品的总质量;“数量”是每瓶内饮品的体积及包装箱内饮品的瓶数;“尺寸”是包装箱的长度×宽度×高度。请根据包装箱上标识的内容,通过计算回答(取g=10N/kg):
(1)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3)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多大?
(4)饮品包装箱上印有多种标志,右下角的标志是“堆码重量极限”,它表示允许压放在该箱饮品上的货物的最大质量。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包装箱设置“堆码重量极限”的原因。
【参考答案】
解:(1)G=mg=12kg×10N/kg=120N
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
F=G=120N
(2)S=30cm×20cm=600cm2=0.06m2
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
p= ==2000Pa
(3)m1==0.48kg,V1=480ml=480cm3=4.8×10-4m3
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
ρ= ==1×103kg/m3
(4)压放在包装箱上的货物质量越大,这箱饮品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如果压放在包装箱上的货物质量超出堆码重量极限,会使包装箱受到的压强过大,压坏包装箱和里面的物品。
17.小明家的卫生间里安装了一只节能灯、一个换气扇和一个贮水式电热水器,其中电热水器的铭牌如图10所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规格(铅锑合金)熔丝的额定电流与熔断电流”如下表。
几种不同规格(铅锑合金)熔丝的额定电流与熔断电流
直径D/mm
额定电流I额/A
熔断电流I熔/A
直径D/mm
额定电流I额/A
熔断电流I熔/A
0.98
5
10
1.51
10
20
1.02
6
12
1.67
11
22
1.25
7.5
15
1.75
12.5
25
通过计算回答:
(1)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多大?
(2)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多少欧?
(3)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2min消耗多少焦的电能?
(4)若该卫生间内的电路中安装了熔断器,应选用上表中哪种规格的熔丝?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解:(1) 由公式P=UI,得: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额= = = 6.82A
(2) 由公式I= ,得: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R= = =32.3 Ω
(3) t = 2min =120s,由公式P = ,得: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2min消耗的电能
W =P额t =1500W×120s=1.8×105J
(4) 应选额定电流为7.5A的熔丝。因为电热水器的功率远大于节能灯和换气扇的功率,所以熔断器的额定电流要比6.82A稍大。
18.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10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开始时,小军和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 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10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________。
(2)观察完毕,小军和小民准备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按照图10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了上述问题后,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小民同学决定重点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他和小军依次选取了物距为50 cm、40 cm、30 cm、20 cm的几种情况,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立或倒立
像的虚实
像距v/cm
1
50
缩小
倒立
实像
12.5
2
40
缩小
倒立
实像
13.4
3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15.1
4
20
放大
倒立
实像
20.3
他们在分析了上述实验数据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三倍焦距以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请就小民和小军的这一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发表你的见解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2、3、5、6、4。(2) 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3)显然他的结论不够全面;既然他的结论中“三倍焦距”是一个关键位置,那么就应在此位置附近多做几次实验,以保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19.小丽在欣赏节日彩灯时发现,这些小彩灯都是串联在一起的,其中零星地分布着不亮的几个,但其他彩灯却仍然亮着。她感觉这与学过的串联电路的特点不相符。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她找来一个标有“5V0.2A”的完好的小彩灯,用图12所示器材进行研究。
(1)小丽已将部分电路连接起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她完成图15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电路连接无误后,小丽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现象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V
0.5
1
2
3
4
5
6
7.5
电流/A
0.07
0.09
0.12
0.16
0.18
0.20
0.23
0
发光情况
微红―→微亮―――→较亮――――→亮―――→刺眼―→熄灭
上表中第 次实验的数据表明,小彩灯烧坏后会使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3)小丽为了弄清这个小彩灯烧坏后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用它替换下新彩灯串中的一个小彩灯,将彩灯串接入家庭电路中继续观察,发现除了实验中烧坏的那个小彩灯不亮外,其他小彩灯依然亮着。
这说明,烧坏的小彩灯使实际电路处于 状态。
(4)小丽又把这个烧坏的小彩灯接回到图12所示的实验电路中重新观察,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竟然发生了偏转!
对比实验电路和实际电路,她判断一定是由于实际电路的_____较高,才使烧坏的小彩灯变成了导体,并且小彩灯应该具有特别的结构。
(5)小丽进一步了解到小彩灯的构造如图13所示,灯丝下面好像有“细金属丝”与它并联着。她认为:可能是“细金属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小丽的想法是正确的,请你对这个“细金属丝”的导电特点做出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图答-19所示 (2)8 (3)通路(4)电压(5)“细金属丝”可以在较高的电压下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
20.在复习“电流的磁场”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小刚想:“既然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又会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那么互相靠近的两个通电导体间是否会产生力的作用呢?”
(1)于是,他和小强商议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他们找到了两根柔软的导线,相距较近地并排固定在接线板上,实验电路如图14甲所示。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4乙所示。
该实验表明:两个通电导体之间
。
(2)小强认为,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则它们之间作用力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小强这样想的理由是: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是由 的方向决定的,当一个通电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它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而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与 的方向和 的方向有关,另一个通电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不变,但磁场方向变化了,它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就会改变。
(3)如果开始实验时,小刚和小强没有找到柔软的导线,而是用较硬的普通铝芯电线进行实验,你认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通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参考答案】(1)产生了力的作用(2)电流磁场电流 (3)可能观察不到(或电流很大才能观察到)两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合理选用实验器材非常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