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10 17:05:34

2016济南中考语文:病句主要类型与辨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一、考点要求
       
          在病句的修改与辨析方面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这一项内容的考查,可以用客观性试题,也可以用主观性试题。从近年的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项内容的命题主要方式有四种:①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②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③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④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二、病句主要类型与辨析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
       
          广大青年表现出高涨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高涨的”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如:
       
          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如:
       
          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改成“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如:
       
          我国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zktwo 发表于 2016-7-10 18:22:12


       
                       
          (二)搭配不当
       
          1、句子成分之间不搭配。例如:
       
          ①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②厂里举行了许多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动宾搭配不当,“纪念”的只能是“五一劳动节”,不能是“到来”)
       
          ③这支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介宾搭配不当,“让”与后面“我们青年队员”搭配不当,应该改为介词“给”)
       
          ④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⑤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你来了,我也该走了。(“如果”与“也”搭配不当)
       
          3、一面与两面对应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定的意志”与 "取得成功”不适应)

zkfour 发表于 2016-7-10 19:43:43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滥用介词掩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由于”。)
       
          ②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缺谓语,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③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于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缺宾语,应在“敢于拼搏”后加“的精神”)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平等了。(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应在“平等”之前加上“与男子”之类的词语)
       
          ⑤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时间”前加“尽管”)
       
          2、成分赘余
       
          ①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②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谓语多余,应把“举行了”去掉)
       
          ③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宾语多余,“的地方”多余)
       
          ④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四)结构混乱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也称之为句式杂糅。

zkthree 发表于 2016-7-10 21:10:28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例如:
       
          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把“从……起”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应把“从”改成“以”或去掉“为”和“点”)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例如: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糅在一起了,应该删去“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例如: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这方面”是“搜集史料”,还是“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
       
          2、句子歧义。例如: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地理著作。(这是语法停顿不同造成的歧义,一种理解它是动宾短语“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地理著作”;一种理解它是偏正短语“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地理著作”)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例如:
       
          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往前飞驰。(描述不合情理,“盘山公路”应是弯曲的,“像箭一样往前”应是直的,矛盾)
       
          2、否定失当。例如: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忘”即“时时刻刻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3、主客颠倒。例如: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济南中考语文:病句主要类型与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