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11 13:25:27

学习一下要这样分析历史期末考试

  说在前面:今天看到了“我是流小年”的一个帖子,感觉分析的真的很棒!如果有人以后也能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福利就来了!
       
          期末考试试卷是严格依据《课标》和《中考指导书》要求,要紧扣教材重点,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全卷预估难度值为0.8左右。
       
          一样,期末考试是各区独立命题,也有不少区是联合命题。各区独立网上判卷。与政治合场考试!
       
          知识点的混淆,审题切勿虚晃,一定要拿笔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完成的标志”是重中之重,很多人主观忽略或者说是看到工业革命,或者看到标志就立马觉得自己不需要仔细了已经掌握答案了。
       
          开放性试题中的“认识”和“启示”的区分
       
          “认识”是侧重客观的分析结果;
       
          “启示、感想”等则是主观分析的结果,培养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俗点说:认识是课本中的知识点为主,而启示是结合材料和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所谓的结论,以及自己的方法结论。
       
          以玄武区为例:
       
          玄武区均分50.8,优分率77.28%;
       
          其中玄外第1(均分56.5),科利华第2(均分53.5),九初排第5(均分51.2),弘光位列11((均分47.6.2)),红山第6(均分51),锁金第八(均分49.2)。
       
          比如玄武卷第32题,
       
          从美国的崛起,请谈谈你对“强国之路”的认识。应抓住材料中世博会--对应“科技”这一角度;罗斯福新政--对应“国家的合理干预”这一角度来答题,紧扣材料与知识点。
       
          再以秦淮区为例:
       
          2012届初三期末考试,全秦淮区均分为48.12,其中秦外以均分53.87位列均分第一,问题一样,在历史选择题考察中,知识点一般较为零散,这就要求大家能够准确的找出选择题中的事件位于第几册书中大致在什么位置,很多人觉得这个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不然,如果你对知识点的脉络是清楚的,比如哪一册是近代史?哪一册是世界史?再对应事件,例如: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人数是在哪一次战役后?数量上军队人数解放军超越国民党军队?首先这道题的题目方向是战役,其次是解放军军队人数开始超过国名党军人数的,这个关键词把握好就很容易找出答案。再来看材料题:
       
          秦淮区的卷子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结合材料,谈一谈利比亚问题给你什么启示?
       
          可以看出这里与玄武区不同的是结尾用的启示,而这题的答案则是:大国霸权主义加剧了地区冲突,我们要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先结合知识点看材料中总结出的精华含义(即要表达什么核心思想?),再发出从我们从这个含义中所谓的“方法”,这就是历史中“以史为镜”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一下要这样分析历史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