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6-29 09:51:52

考点揭秘:2016中考化学基本概念

  2016年的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关于2016年中考化学我们都应该注重复习哪些重要知识呢?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9、核外电子排布:
       
          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溶液呈碱性。(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1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点揭秘:2016中考化学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