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考试题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 研究下列表格, 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历史事件:
1、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清政府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3、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 民国八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3. 右图是1938年5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为贴切的是:
A.全民族抗战 B.日本罪行深重
C.局部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打到军阀
4.下列历史文献按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诏书》
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第一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5. 伯利克里说:“在我们这里,每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关心国家事务。我可以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材料中 “我们的城市”指的是:
A. 巴比伦 B.斯巴达 C.雅典 D.罗马
6.通过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学习,用一组词语来概括其基本内容,对应最恰当的是:
A.法治、自由、平等 B.专制、独裁、黑暗
C.民主、科学、文明 D.独立、开放、交流
7.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拿破仑和贝多芬
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 D、罗伯斯庇尔和凡高
点击下载>>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8. 19世纪中叶“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几乎具有相 当于全世界潜力40%~45%的现代工业能力。”同一时期,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商业和五分之二的制成品贸易被掌握在英国手里。 此材料说明:
A.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
B.工人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发展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9.为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美国发行了四枚纪念币,展现林肯一生的四个重要阶段。美国人民怀念这位总统是因为:
A.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B.他率领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
C.他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霸主
D.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解放了黑奴
10.在南美洲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他曾被誉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解放者”。他曾于1805年在罗马阿旺丁山顶立下着名的誓言:“只要祖国一天不从西班牙统治下获得解放,我就要奋斗一天。”他是:
A.克莱武 B.伏尔泰 C.章西女王 D.玻利瓦尔
11.下列交 通工具的发明与相应的事件连接正确的是:
①.汽车 ②.磁悬浮列车 ③.火车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A.①—a②—b③—c B.①—b②—c③—a
C.①—b②—a③—c D.①—a②—c③—b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 罗斯福新政
C.慕尼黑阴谋 D. 经济大危机波及世界
13. 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有牛奶卖”。这则笑话意在:
A.赞扬苏联人有幽默感
B.说明苏联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表明苏联人喜欢吃肉和牛奶
D.讽刺苏联的僵化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14.右面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战争的胜利。该照片应当摄于:
A.1937年 B.1942年 C.1945年 D.1949年
15.美国雀巢公司创办于1905年,现在它在全球有500多家工厂,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就有3900杯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雀巢公司经营有方 B.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雀巢产品味道纯正
点击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201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30分)
二、读图说史(本题2小题,16题5分,17题6分,共11分)
16.观察我国古代疆域图,回答问题。
图一 西周疆域图;图二秦朝疆域图;图三元朝疆域图
(1)结合图一,写出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1分)
(2)写出图二图三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
(3)根据三幅图疆域的变化,指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一点即可,2分)
1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1921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中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3分)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上述会议的召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
(3)会后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作什么?(1分)
(4)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
A.影像资料B.文献资料
点击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201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三、材料解析(本题3小题,18题7分,19题8分,20题4分,共19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奕《请设总理衙门折》
(注:发、捻指农民起义)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这场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869年明治天皇就颁布一道“御笔信”,直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别制定《征讨清国策》 ,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材料四 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的款项很多是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的。统计资料显示,这些白银可以组建10支北洋海军。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当年击沉致远号的日本“吉野”原来就是清政府在德国汉诺威船厂订购的,但由于没钱,才被日本买走;当北洋水师孤军抗日时,南方的南洋水师却在一边看热闹……
(1)据材料一回答,清政府面对的内外形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李鸿章主张向学习外国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日本的准备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2分)
(4)结合材料四概括说明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1分)
(5)材料一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点击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201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 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回答,哥伦布被派往哪里?他探险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回答,新航路开辟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1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有哪些?(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表现在哪里?(2分)
(2)材料二中的“ 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点击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201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沈阳中考网:2012年沈阳中考和平区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A 4.B 5.C 6.A 7.B 8.C
9.D 10.D 11. B 12. D 13. D 14. C 15.C
二、读图说史(16题5分,17题6分,共11分)
16.(1)分封制。(1分)(2)郡县制、行省制。(2分)(3)疆域不断扩大;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点即可,2分)
17.(1)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名称、条约名称、参加国等。(三点即可,3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
(4)A。(1分)
三、材料解析(18题7分,19题8分,20题4分,共19分)
18.(1)内有农民起义的威胁;外有列强的侵略。(2分)
(2)学习外国先进技术。(1分)
(3)甲午中日战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2分)
( 4)清政府的腐败。(1分)
(5)A。(1分)
19.(1)印度;了解印度风土人情及传播宗教。(3分)
(2)新兴资产阶级。(1分)
(3)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新航路的开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2分)
(4)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发展、印第安人难以管理。(2分)
20.(1)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2分)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
点击下载>> 沈阳市和平区201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