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3 13:08:05

2012山西中考阅卷老师阅卷札记—作文失误案例

太原中考网:2012年山西中考作文是以“_________魅力”或者“魅力_________”为题。以下是中考阅卷老师的阅卷札记,该札记中写出了阅卷的中的一些失误案例。()
            阅卷札记
          批阅考场作文,就是在和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我们的内心情感随着文章起起伏伏,有喜有忧。喜的是有才情的文章,有灵性的表达,令人爱不释手;忧的是许多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和课标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背道而驰。说心里话,我们阅卷老师更渴望阅读到的文章选材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诗词素材的简单堆砌或美文片段的机械复制。
            现举阅卷过程中的几则失误案例,大家一起交流思考。
            1.审题忽略关键词,写作时出现偏题。
          部分考生在文章中对“魅力”的解读不够,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把握“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这层内涵,导致“魅力”在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从而使所写内容同“魅力”关联不够,影响得分。例如写《母爱的魅力》或《父爱的魅力》,考生多选择日常生活中平淡的家庭场景,父母为自己做可口的饭菜,在下雨天给“我”送伞,等等,这些材料充分展示了亲情的可贵,但“魅力”表现得却很牵强。这类失误是因为考生在文章中把自己所填的“母爱”“父爱”内容写得很充实,却忽略了对核心词“魅力”的解读。
            2.思考浅薄,内容大而空,对文题的驾驭能力不够。
          诸如《魅力山西》《中华魅力》《魅力中华文化》等,因为题目中所填词语内涵太大,包含的内容太过丰富,远非600字所能承载,而考生又没有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这个题目,导致在文中只是罗列很多大而空的材料,读来空洞乏味。例如作文《中华魅力》,考生只是在简单述说中国的诗词、历史、建筑等,切入面大,对中华魅力的了解、表述却浮于表面,像一篇断章取义、拼凑而成的解说词,无法写出为中华魅力而自豪的民族情感,表达不出被其吸引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文章思考肤浅、内容空洞。
            3.选材老套无新意,材料与材料间缺乏联系。
          很多考生写古人的魅力,苏轼、陶渊明、李白就是“挡箭牌”;写挫折的魅力,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就是“及时雨”。且这类文章的结构意识不强,材料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横式结构没有注意材料之间的角度分配,纵式结构没有注意材料之间的层递关系。
            推荐阅读: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3 13:42:29


       
                       
          当然,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文章也比比皆是。这些文章,从题目上看就能吸引阅卷老师,考生思路清晰明了,扣题很紧,从内容到立意,从结构到语言,从情感到思考,令人读来爱不释手。例如《魅力饸饹(héle)面》一文,考生写爷爷给他做饸饹面的场景,充满魅力,写出了山西悠久的面食文化,更传递出浓浓的乡土味道;又如《魅力棋子》一文,考生扣住象棋中的“攻”与“守”,写出象棋文化对自己的吸引之处,并在“攻”“守”之间生发出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构思举隅   
          《高原深处的魅力》一文,考生写来到青藏高原,被青海湖美丽的景色吸引:“我终于看到了青海湖的倩影,在高原特有的苍茫天空下,无数灰蓝色的山峦起伏连绵,轻拥着一片碧波,仿佛一群忠诚的侍卫,守护着一个如花的笑靥。那潋滟的水波透着纯净明亮的碧蓝色,不经意的一回眸,已点亮了沉寂肃穆的草原。乘船泛舟波心,置身于碧水蓝天之间,举手似能触到悠然的白云,垂目似能看穿浩渺的碧波,一阵涛声响彻耳畔,我不禁为青海湖的魅力沉醉。那魅力不似西湖莺声燕语、绿柳拂堤的妩媚秀丽,而是一种淡然沉着、亘古不变的潇洒自得。”
          考生不仅醉心于青海湖的魅力,又被星空所吸引,陶醉于高原夜空的美丽璀璨,小作者写道:“青海湖之行早已成为了记忆中的美好,湖面与星空的景象却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也许只因为那才是高原深处的魅力。那是我们终日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对宁静自然的深深渴望,那是我们心灵深处对自由的始终向往。那片碧波能甘于寂寞,守着深山中纯净的信念,不为世俗污染;那片星空亘古不变,闪耀着对人生世事永无止境的思索。唯有洗净铅华,才有永恒的魅力。”“人生的魅力何尝不似高原的魅力,在芳华落尽后仍坚守着一份最初的执著。愿如陶渊明唱一声‘归去来兮’,让生活与自然一样,拥有不变的淡然与魅力。”文章构思精巧,语言典雅,情理兼具,足以成为供广大同学学习借鉴的范例。   
       
            推荐阅读:
          2012年山西中考作文写作分析
          2012年山西中考作文范文汇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山西中考阅卷老师阅卷札记—作文失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