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3 23:59:21

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3

  21.陈涉世家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嗟乎( )鸿鹄( )
          忿恚( )( )佣耕( )
          闾左( )皆次当行( )
          间令( )笞( )
          以数谏故( )毋( )
          弗( )长吏(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ò)________耕(chànɡ)________恨
          行(bǔ)________(pēnɡ)________食
          (ɡǒu)________富贵丛(cí)
          (ɡōu)________火(tǎn)________右
          社(jì)________置人所(zēnɡ)________鱼腹中
          (pī)________坚执锐皆(xínɡ)____________其长吏
          3.《陈涉世家》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体例。后人把这部书称为________。
          4.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逋戍渔阳
          ________通________
          (2)为天下唱
          ________通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4)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通________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三个包含“亡”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8.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一组句子。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10.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D.先天下之忧而忧
          11.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1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叩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胜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涉之为王沈沈者①!”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胜故情。或言“客愚无知,颛②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①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②颛(zhuǎn):独一,专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________(2)或说陈王日:________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17.(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弗敢易( )
          怫然( )徒跣( )
          韩傀( )以头抢地( )
          休祲( )缟素( )
          色挠( )谕( )
          2.选择正确的释义,把字母填入括号。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A.容易B.交换C.改变
          (2)以大易小,甚善( )
          A.好B.熟悉C.善良
          (3)而逆寡人者( )
          A.不顺从B.迎接C.向着相反的方向
          (4)以头抢地耳( )
          A.抢夺B.抢先C.撞
          (5)秦王色挠( )
          A.阻止B.屈服C.抓
          (6)长跪而谢之( )
          A.感谢B.道歉C.拒绝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4)虽千里不敢易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休祲降于天
          (8)寡人谕也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高可二黍许
          臣未尝闻也
          尝与人佣耕
          以大易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zktwo 发表于 2016-7-24 01:14:47


          二、课内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2)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11.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2.[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13.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14.读了[甲]、[乙]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23.*隆中对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遂诣亮( )( )
          屏人( )度德量力( )
          猖蹶( )( )挟天子( )
          殆( )存恤( )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2)莫之许________________
          (3)可就见________________(4)枉驾顾之________________
          (5)因屏人________________(6)遂用猖蹶________________
          (7)挟天子________________(8)利尽南海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xkb1.com
          A.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箪食壶浆
          D.山行六七里
          5.《隆中对》节选自我国一部纪传体分国史《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本书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气周瑜B.三顾茅庐
          C.三打白骨精D.桃园三结义
          7.写出三个包含“善”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B.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4)总揽英雄揽:
          10.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4.*出师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 )妄自菲薄( )
          昭( )陟罚臧否( )( )( )
          卑鄙( )猥自枉屈( )( )
          咨诹( )庶竭驽钝( )( )
          攘除( )以彰其咎( )
          2.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A.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B.以遗陛下(遗留)
          C.性行淑均(善)
          D.夙夜忧叹(早晨)
          3.与“躬耕于南阳”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苛政猛于虎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受任于败军之际
          4.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一项是( )
          A.恢弘志士之气
          B.先帝称之日能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5.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悉以咨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出师表》中的“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兴五年,作者________出师伐________,临行时写表给________。
          7.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武松——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七擒孟获D.刘姥姥——进大观园
          8.根据理解写出课文原句。
          ①诸葛亮在出师前,对蜀汉面临的形势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其中指出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对下面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粗布衣服。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B.布衣:平民。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C.布衣:穿布衣的人。后值倾覆:后来正好倒塌。
          D.布衣:平民。后值倾覆:后遇城墙倒塌。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叙述自己一生处于乱世
          B.然后着重叙述先帝三顾草庐一事
          C.最后概述自己与先帝长期共患难的历史
          D.全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效忠蜀汉的心愿和报答先帝深恩的决心
          文段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5.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
          16.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词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斜晖mòmò________________白pín________________洲
          右qínɡ________________苍锦帽diāo qiú________________
          酒hān________________zé měnɡ________________
          huī________________下zhìpī lì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望江南》(梳洗罢)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________》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3)《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是________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________词派。
          3.下列诗句的作者、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南宋
          B.物是人非事事休——温庭筠——唐
          C.浊酒一杯家万里——李清照——南宋
          D.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南宋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2:06:03


          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⑤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⑧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二、课内阅读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6.表明女子孤寂、落寞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7.“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夫”是苏轼的自称,当年苏轼40岁却自称“老夫”,颇有游戏的意味。
          B.词的上片记叙出猎的情况,“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者人数众多,精神抖擞。
          C.“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1.这首词哪一句用了《史记》里的典故?你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对这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刻画一位落魄英雄形象,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这一句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情感牢牢摄住。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3:21:03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D.“可怜白发生”表明作者感到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便意志消沉,丧失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写作]
          自选角度,以“话说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实践活动]
          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1.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或其他渠道,搜集你心目中的一个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整理他的有关资料,并写出自己的评价。
          2.班级内分组交流,选出一两名同学朗读所整理的资料及评价。
          3.针对某一人物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对风流人物的共性认识。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给加点字注音。(10分,各1分)
          ①襁褓( )②留滞( )
          ③蓑衣( )④丝缕( )
          ⑤成吉思汗( )⑥喑哑( )
          ⑦田圃( )⑧耸立( )
          ⑨凝望( )⑩覆盖(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各1分)
          ①昏昏yù( )睡②温声xì( )语
          ③禁ɡù( )④分外妖ráo( )
          ⑤zhé( )腰⑥文cǎi( )
          ⑦红装素ɡuǒ( )⑧洗lǐ( )
          ⑨喧rǎnɡ( )⑩斗lì( )
          3.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在括号内。(10分,写对一种得2分)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4.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真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一个句子。(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
          6.请将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不少于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共8分)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家倒更像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有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4分,各2分)
          8.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各1分)
          9.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节约”?为什么?(2分,各1分)
          (二)阅读《奇妙的生物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首先发现。
          ②在其他动物中,有不少生物的电流、电压相当大。在世界一些大洋的沿岸,有一种体形较大的海鸟——军舰鸟,它有着高超的飞行技术,能在飞鱼落水前的一刹那叼住它,从不失手。美国科学家经过10多年研究,发现军舰鸟的“电细胞”非常发达,其视网膜与脑细胞组织构成了一套功能齐全的“生物电路”,它的视网膜是一种比人类现有的任何雷达都要先进百倍的“生物雷达”,脑细胞组织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生物电脑”,因此它们才有上述绝技。
          ③还有一些鱼类有专门的发电器官。如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近海的电鳐,能产生100伏电压,足可以把一些小鱼击死。非洲尼罗河中的电鲶,电压有400~500伏。南美洲亚马孙河及奥里诺科河中的电鳗,形似泥鳅、黄鳝,身长两米,能产生瞬间电流2安培,电压800伏,足可以把牛马甚至人击毙在水中,难怪人们说它是江河里的“魔王”。
          ④植物体内同样有电。为什么人的手指触及含羞草时它便“弯腰低头”害羞起来?为什么向日葵金黄色的脸庞总是朝着太阳微笑?为什么捕蝇草会像机灵的青蛙一样捕捉叶子上的昆虫?这些都是生物电的功劳。如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后,立即产生电流,电流沿着叶柄以每秒14毫米的速度传到叶片底座上的小球状器官,引起球状器官的活动,而它的活动又带动叶片活动,使得叶片闭合。不久,电流消失,叶片就恢复原状。在北美洲,有一种电竹,人畜都不敢靠近,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会全身麻木,甚至被击倒。
          ⑤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关的效应器官,它会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的生物电变化都是很有规律的。因此,将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现疾病所在。
          ⑥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包括细菌、植物、动物都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光而不发热。特别是海洋生物,据统计,生活在中等深度的虾类中有70%的品种和个体、鱼类中70%的品种和95%的个体,都能发光。一到夜晚,在海洋的一些区域,一盏盏生物灯大放光彩,汇合起来形成极为壮观的海洋奇景。
          (李耕拓《奇妙的生物电》)
          10.“生物电”为什么直到1786年才被发现?(2分)
          11.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它们才有上述绝技”指的是什么?(2分)
          12.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性,请以第⑥段中的一个词语为例,加以说明。(4分)
          13.②③④⑤段怎样调整次序才顺理成章?请结合各段首句内容,简要说说这样调整的理由。(4分)
          顺序应为(请写序号):
          这样调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题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文体:记叙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给加点字注音。(共10分,每词1分)
          谀词( )扶掖( )骈进( )陨落( )
          宿怨( )恪尽职守( )怒不可遏( )
          涕泗横流( )廓然无累( )强聒不舍( )
          2.根据拼音写汉字。(共4分,每词0.5分)
          深suì( )ruì智( )mí留( )繁yǎn( )
          灵jiù( )旁wù( )tǎn tè( )nínɡ视(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再次发生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那样的惨剧,美国宇航局展开了针对事故的全面调查。
          B.该剧成功塑造了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形象,特别是他大战金兵主帅的战斗场景,磅礴宏伟,气吞斗牛。
          C.被发现其罪行后,歹徒恼羞成怒,上前欲殴打见义勇为者,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扭送到公安局。
          D.通过一番断章取义,我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了,主题的归纳也更加准确了。
          4.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________;________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5.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请写序号)(2分)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B.我国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立即制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极其野蛮的侵略行径。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你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D.那歌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7.选出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________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________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________派军队侵占台湾,________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A.尽管 可是 只有 才
          B.尽管 但是 不仅 而且
          C.如果 那么 不仅 而且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8.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4分)
          我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法国、印度、新加坡、柬埔寨、缅甸、保加利亚、莱索托、瓦努阿图等国领导人纷纷向我致电致函表示热烈祝贺,指出这一成就展示了中国在空间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必将得到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的尊敬。他们还祝愿中国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9.仿写。(4分)
          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8分)
          (一)阅读《轻点关门》,回答文后10~14题。(共16分)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了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
          10.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①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3分)
          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谈体育》,完成15~18题。(共12分)
          谈 体 育
          朱光潜
          ①理想的教育是保证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近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于德育与智育,却严重忽视体育。一般人错误地以为,体育远远没有前两者重要,而事实上,生命是有机的,身体不健全,心灵就不会健全。
          ②身体不健全,聪明智慧不能发展最高度的效能。我们一些人到了四十岁以后,精力就逐渐衰惫,宣告体力的破产,作告老退休的打算。人生很短暂,头三四十年只是训练和准备的时期,后三四十年,才谈到成就与收获;刚过了训练和准备的时期,可用的精力就渐渐衰竭,如何能谈到成就与收获呢?无论是读书、写字、做文章、用思想、演说、打仗,或是办事,都必须精力弥满,才可以做得好。我们许多事情做不好,就因为精力不弥满,好比营养不足的树木,结的花果也是萎缩的。
          ③体格羸弱还可以影响到性情和人生观。我常分析自己,每逢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气时,身体总有点毛病,如头痛牙痛之类;每逢心境颓唐,悲观厌世时,精力大半很疲惫,所以供给的精力不够应付事务的要求。在睡了一夜好觉之后,清晨爬起来,觉得自己生气蓬勃,对人也特别和善,处世乐观;也没有见过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在身体方面没有丝毫缺陷。
          ④身体羸弱还会导致德行的亏缺。西方谚语说:“健全的精神寄予健全的身体”,这句话的意味实在无穷。德行的亏缺表现之一就是懒:因为懒,所以萎靡因循,遇应做的事不肯做;因为懒,所以马虎苟且,遇不应做的事不能抵抗引诱而不去做;因为懒,所以遇事偷安取巧,逐渐走到人格的堕落。懒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由于身体的虚弱,可以说是身体的“破产”导致了精神的“破产”。
          ⑤生命是一种奋斗的过程,而身体的健康就是这奋斗所必需活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体育,要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15.本文作者对“体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6.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对主要观点的论述的?(3分)
          17.第④段是怎样论证“身体羸弱还会导致德行的亏缺”的?(3分)
          18.你如何看待“体育”?结合实际,简单说说理由。(3分)
          三、作文(40分)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具肩膀,就是教你来挑担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承担的责任。因此,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很难说是一个真正的人。请以“责任”为范围,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