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周计划(第5周)配套练习题精选
一、字词(共26)1.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20分)
提防( ) 颠簸( ) 鼎盛( ) 发髻( ) 处理( )
哺育( ) 逮捕( ) 订正( ) 称职( ) 濒临( )
氛围( ) 分泌( ) 刹那( ) 惩罚( ) 嗤笑( )
戳穿( ) 绰号( ) 粗犷( ) 猝然( ) 巢穴(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共6分)
断壁残yuán( ) 高屋建líng( ) 不qū( )不挠 不屑置biàn( )
不言而yù( ) 层峦叠zhàng( ) 不可jiù( )药 承前qǐ后( )
bān( )门弄斧 变本加lì( ) 变huàn( )莫测 别jù( )匠心
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四字词语或俗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 ___________。”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2. 搞教育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的社会需求,要根据人才成长周期长的规律作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锲而不舍,正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来的东西是靠不住的,经不起推敲的,正如某人说的那样,“凡事须得研究,才能明白。”
4.他们___________,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
三、古诗文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 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古道西风瘦马,_____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四、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3分)
《论语》是 ① 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阐述了 ②
的辩证关系。出自《论语》的成语 ③ 阐述了复习旧知识才能更好地获取新知的道理。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相应题目。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薄暮冥冥 薄:___________
(2)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日星隐曜
翻译: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___________
3. 下则链接材料与选文中作者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相关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
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记叙文,完成相应题目。(14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他的眼中流淌着希冀,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略带失望地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阅读文章,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梳理孙老师的情感变化,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4分)
故事情节
人物情感
①
希冀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②
③
不在意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
④
2.文中画线处划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文章中,孙老师的爱人也是一个形象丰满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孙老师爱人的形象。不超过150字。(7分)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相应题目。(8分)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就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
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天空宽阔,众禽才可以自由翱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⑤-⑨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分)
首先, (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 (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 (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3分)
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
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
将相多年,得以善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加入这里
新东方社区进行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