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初三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全集5
21.陈涉世家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嗟乎( ) 鸿鹄( )
忿恚( )( ) 佣耕( )
闾左( ) 皆次当行( )
间令( ) 笞( )
以数谏故( ) 毋( )
弗( ) 长吏(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ò)________耕 (chànɡ)________恨
行(bǔ)________ (pēnɡ)________食
(ɡǒu)________富贵 丛(cí)
(ɡōu)________火 (tǎn)________右
社(jì)________ 置人所(zēnɡ)________鱼腹中
(pī)________坚执锐 皆(xínɡ)____________其长吏
3.《陈涉世家》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体例。后人把这部书称为________。
4.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逋戍渔阳
________通________
(2)为天下唱
________通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4)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通________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三个包含“亡”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8.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一组句子。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10.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 D.先天下之忧而忧
11.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1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叩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胜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涉之为王沈沈者①!”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胜故情。或言“客愚无知,颛②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①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②颛(zhuǎn):独一,专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________ (2)或说陈王日:________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 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17.(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 弗敢易( )
怫然( ) 徒跣( )
韩傀( ) 以头抢地(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谕( )
2.选择正确的释义,把字母填入括号。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A.容易 B.交换 C.改变
(2)以大易小,甚善( )
A.好 B.熟悉 C.善良
(3)而逆寡人者( )
A.不顺从 B.迎接 C.向着相反的方向
(4)以头抢地耳( )
A.抢夺 B.抢先 C.撞
(5)秦王色挠( )
A.阻止 B.屈服 C.抓
(6)长跪而谢之( )
A.感谢 B.道歉 C.拒绝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请广于君
(3)轻寡人与
(4)虽千里不敢易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休祲降于天
(8)寡人谕也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高可二黍许
臣未尝闻也
尝与人佣耕
以大易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二、课内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 (2)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3)傧者更道( )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11.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2.[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13.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14.读了[甲]、[乙]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23.*隆中对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 遂诣亮( )( )
屏人( ) 度德量力( )
猖蹶( )( ) 挟天子( )
殆( ) 存恤( )
帝室之胄( ) 箪食壶浆(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 (2)莫之许________________
(3)可就见________________ (4)枉驾顾之________________
(5)因屏人________________ (6)遂用猖蹶________________
(7)挟天子________________ (8)利尽南海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xkb1.com
A.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箪食壶浆
D.山行六七里
5.《隆中对》节选自我国一部纪传体分国史《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本书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气周瑜 B.三顾茅庐
C.三打白骨精 D.桃园三结义
7.写出三个包含“善”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 B.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4)总揽英雄 揽:
10.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4.*出师表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夫”是苏轼的自称,当年苏轼40岁却自称“老夫”,颇有游戏的意味。
B.词的上片记叙出猎的情况,“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者人数众多,精神抖擞。
C.“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1.这首词哪一句用了《史记》里的典故?你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对这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刻画一位落魄英雄形象,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郁心头,难遣难消。这一句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情感牢牢摄住。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D.“可怜白发生”表明作者感到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便意志消沉,丧失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写作]
自选角度,以“话说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实践活动]
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1.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或其他渠道,搜集你心目中的一个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整理他的有关资料,并写出自己的评价。
2.班级内分组交流,选出一两名同学朗读所整理的资料及评价。
3.针对某一人物进行集体讨论,形成对风流人物的共性认识。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习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给加点字注音。(10分,各1分)
①襁褓( ) ②留滞( )
③蓑衣( ) ④丝缕( )
⑤成吉思汗( ) ⑥喑哑( )
⑦田圃( ) ⑧耸立( )
⑨凝望( ) ⑩覆盖(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各1分)
①昏昏yù( )睡 ②温声xì( )语
③禁ɡù( ) ④分外妖ráo( )
⑤zhé( )腰 ⑥文cǎi( )
⑦红装素ɡuǒ( ) ⑧洗lǐ( )
⑨喧rǎnɡ( ) ⑩斗lì( )
3.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在括号内。(10分,写对一种得2分)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
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③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 )
4.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真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一个句子。(4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
6.请将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不少于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共8分)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家倒更像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有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4分,各2分)
8.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各1分)
9.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节约”?为什么?(2分,各1分)
(二)阅读《奇妙的生物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首先发现。
②在其他动物中,有不少生物的电流、电压相当大。在世界一些大洋的沿岸,有一种体形较大的海鸟——军舰鸟,它有着高超的飞行技术,能在飞鱼落水前的一刹那叼住它,从不失手。美国科学家经过10多年研究,发现军舰鸟的“电细胞”非常发达,其视网膜与脑细胞组织构成了一套功能齐全的“生物电路”,它的视网膜是一种比人类现有的任何雷达都要先进百倍的“生物雷达”,脑细胞组织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生物电脑”,因此它们才有上述绝技。
③还有一些鱼类有专门的发电器官。如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近海的电鳐,能产生100伏电压,足可以把一些小鱼击死。非洲尼罗河中的电鲶,电压有400~500伏。南美洲亚马孙河及奥里诺科河中的电鳗,形似泥鳅、黄鳝,身长两米,能产生瞬间电流2安培,电压800伏,足可以把牛马甚至人击毙在水中,难怪人们说它是江河里的“魔王”。
④植物体内同样有电。为什么人的手指触及含羞草时它便“弯腰低头”害羞起来?为什么向日葵金黄色的脸庞总是朝着太阳微笑?为什么捕蝇草会像机灵的青蛙一样捕捉叶子上的昆虫?这些都是生物电的功劳。如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后,立即产生电流,电流沿着叶柄以每秒14毫米的速度传到叶片底座上的小球状器官,引起球状器官的活动,而它的活动又带动叶片活动,使得叶片闭合。不久,电流消失,叶片就恢复原状。在北美洲,有一种电竹,人畜都不敢靠近,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会全身麻木,甚至被击倒。
⑤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关的效应器官,它会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的生物电变化都是很有规律的。因此,将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现疾病所在。
⑥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包括细菌、植物、动物都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光而不发热。特别是海洋生物,据统计,生活在中等深度的虾类中有70%的品种和个体、鱼类中70%的品种和95%的个体,都能发光。一到夜晚,在海洋的一些区域,一盏盏生物灯大放光彩,汇合起来形成极为壮观的海洋奇景。
(李耕拓《奇妙的生物电》)
10.“生物电”为什么直到1786年才被发现?(2分)
11.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它们才有上述绝技”指的是什么?(2分)
12.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性,请以第⑥段中的一个词语为例,加以说明。(4分)
13.②③④⑤段怎样调整次序才顺理成章?请结合各段首句内容,简要说说这样调整的理由。(4分)
顺序应为(请写序号):
这样调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题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文体:记叙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