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00:07:52

西城区初三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全集10

  18.*杨修之死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庖( ) 丞( ) 讫( ) 肋( )
          谮( ) 禀( ) 麾( )
          2.下边的病句是从书报上摘录的,请加以修改。
          ①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1995年9月5日《人民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第19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此,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1997年2月28日《今晚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们坐在一张桌子的半径两端,不偏不倚面对着面。(1996年4月5日《羊城晚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4.请用四字成语补写下列歇后语。
          ①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
          ②徐庶入曹营——( )
          ③林黛玉的性子——( )
          ④梁山伯看到祝英台——( )
          二、课内阅读
          ①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②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竞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④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
          ⑤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5.选文②~④段讲了杨修哪三个故事?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6.从选段内容看,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7.从选段内容看,说说曹操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19.范进中举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四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长亲(zhǎnɡ qīn) 相公(xiànɡ ɡōnɡ)
          B.行事(xínɡ shi) 规矩(ɡuī jù)
          C.星宿(xīnɡ sù) 解元(xiè yuán)
          D.名讳(mínɡ huì) 拙病(zhuó bìnɡ)
          2.选择恰当的字词填空。
          (1)屠户横披了衣服,________(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________(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________(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________(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_______(看望、请教、留心)些。
          (4)屠户把银子________(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_(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_(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_(揣、塞、放)。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1:22:28


          3.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家乡),一向有失亲近。”
          C.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影响美观的微小缺点)。
          D.那时家里样样要节省,……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计算比较)。
          4.在“①故障②失误③病症④缺点⑤错误”这五个义项中,给下列几句话中的“毛病”一词各选一个恰当的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A.天阴下雨他就腿疼,这已是他的老毛病了。 ( )
          B.洗衣机甩干筒不转了,你知道是哪儿出毛病了吗? ( )
          C.你这成天心不在焉的毛病,一定要下决心改掉。 ( )
          D.如果误用了他们的经验,也是要出毛病的。 ( )
          5.仿照例句,以“宽容”为话题,续写四句话,构成一段文字。
          例句:天空宽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广阔无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
          ①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②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③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④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⑤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⑥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⑦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6.请将上面七句话,组成一段文字,写出恰当的排列顺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为突出中心人物范进,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请你从这段中挑出侧面描写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9.这段在小说情节中属于( )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10.这段文字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的语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kfive 发表于 2016-7-24 01:32:18


          13.用文中的词句为文段拟个标题,合适的是( )
          A.果不其然 B.今非昔比 C.银子何足为奇
          三、课外探究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货,差一个记账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你又孤身一人,在客伙内还是少了你吃的、穿的?”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有甚亏负我?”随即应允了。
          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周进无事,闲着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也都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着。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厉害。”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关。”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各各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4.第2段中加点的“挨”如果换成“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周进想进贡院先“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后“用了钱的并无拦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周进为何“进了一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众人多慌了”,写众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4 02:00:46


          18.找出描写周进“号啕大哭”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前半部分写周进在贡院心酸大哭,后半部分写了周进什么?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香菱学诗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腻烦( ) 平仄( ) 揣摩( ) 胡诌( ) 蘅芜苑( )
          害臊( ) 诧异( ) 穿凿( ) 怔怔( ) 暖香坞(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昧:
          (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
          (3)(香菱)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鳏鳏: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费雷罗这次不仅仅赢得了法网男单冠军,在最新的ATP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他也以507分遥遥领先。
          B.上任后,为了搞好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4.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________,又名________。全书________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他们生活的时代都是________。
          (2)《红楼梦》一书以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薛宝钗________________;贾宝玉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歌、出处及作者。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古砚微凹聚墨多。
          《________________》( )
          (3)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日落江湖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zkfive 发表于 2016-7-24 03:35:26


          二、课内阅读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6.划出本段中侧面描写香菱“苦志学诗”的句子,说说这种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7.结合全文,概括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写作]
          1.依据调查报告的格式,写一份有关同学零用钱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2.以“我看金钱”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冷静思考“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拜金主义可能带来的种种恶果。”对金钱作理性思考和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钱财观。
          [综合实践活动]
          1.采用网络搜索、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资料。主要内容以“识记金钱”、“世说金钱”、“金钱消费面面观”为主。
          2.组织“我也来当一回家”活动。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节约意识和初步的理财能力。真正参与家庭的理财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状况,感悟“勤俭持家”的道理。
          3.以“金钱是万能的”与“金钱不是万能的”或“金钱道德是可以统一的”与“金钱道德是不可以统一的”为正反方,组织辩论会。
          第六单元 史传文学
          学习目标
          1.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本单元课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概括全文或段落的要点。
          (3)在比较阅读中了解不同时期的史学家在记人叙事方法上的不同,了解不同流派词人的风格差异。
          (4)努力同古人作心灵的对话,领会中华民族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2.写作
          (1)能把所学文言文的篇或段改写成现代文。
          (2)能对历史人物作正确的评价并写成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
          3.口语交际
          (1)能复述所学文言文的内容。
          (2)能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
          (3)有感情地诵读千古传诵的诗文,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陈涉世家》描述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隆中对》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展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的雄才大略。《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词五首》的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

zkone 发表于 2016-7-24 04:01:12


          2.阅读建议
          (1)以反复诵读为基础,了解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对于节奏的把握,主要按语意的相对完整来划分,例如“臣未尝闻也”中“未尝”不能从中断开。在划分节奏时注意以下几点:①主谓结构的句子要在主谓之间停顿,如“先帝/知臣谨慎”;②发议论、推论、反语语气的句子,句首有发语词,如“夫、盖、其”等,要在它们后面停顿;③若是诗句,要根据诗的节奏划分规律去划分。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及虚词,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文言文翻译是古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古文今译应遵循“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述原文的意思,译文通达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由于本单元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3.相关知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等。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在《陈涉世家》中,作者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这场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________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2)《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共33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谈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3)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词:又称长短句。远在六朝梁武帝时已有词的雏形。但是作为一种既适合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诗体,并在音节和句型的长短方面都形成一套固定的格局,是在中唐以后。至宋朝,词这种文学样式达到高度繁荣的境地,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特色的标志,故有“唐诗宋词”之称。
          学习诊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城区初三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全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