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00:08:08

2014初三语文上册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ǒnɡ( )道 (2)hónɡ( )雁
          (3)zài( )所不惜 (4)huàn( )难与共
          (5)不屈不náo( ) (6)浮想联piān( )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的准确认读与书写。
          答案:(1)甬 (2)鸿 (3)在 (4)患 (5)挠 (6)翩
          2.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1904—1992),是我国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作者情况的把握。
          答案:邓颖超 革命家 政治家
          提示:(2)本题旨在考查对文章中出现的诗句的理解。
          答案:《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3.同义词辨析。
          (1)偶然 偶而
          (2)泰然 安然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同义词的准确辨析。(1)两个词都有“不经常、有时候”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有时候,闹市里偶然(偶而)也能听到一两声鸟鸣。(2)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安定、没有顾虑”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安然(泰然)自若。
          参考答案:(1)主要区别:“偶然”跟“必然”相对,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如:偶然事故。“偶而”多和“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如:偶而迟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2)主要区别:“安然”比较强调平安的含义,安安稳稳地,没有顾虑。“泰然”则有镇定、安定的含义。本课例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海棠花(tánɡ) 仿佛(fú) 鸿雁(yàn) 盛开(shènɡ)
          B.心潮澎湃(bài) 芬芳(fānɡ) 丰硕(shuò) 患难(nàn)
          C.艰难险阻(zǔ) 厌恶(wú) 束缚(fù) 结婚(hūn)
          D.不屈不挠(náo) 头颅(lú) 甬道(yǒnɡ) 流血(xǜe)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字音的准确把握。B项,心潮澎湃(pài);C项,厌恶(wù);D项,流血(xuè)。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C.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
          D.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标点符号的准确应用。C句“写了”后的逗号应改为前引号,“这样”前加后引号。
          答案:C

zkone 发表于 2016-7-24 01:09:57


          3.课文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对表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准确认识。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发了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答案: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4.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句的分析。
          参考答案:邓颖超与周恩来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快乐时光
          标点故事:对牛弹琴
          1945年8月28日,周恩来等人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其间,国民党代表大发谬论,周恩来义正词严地进行反驳。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便恼羞成怒地叫道:“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完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对,牛弹琴!”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来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②针对美商务部对我彩电反倾销案所做的决定,我彩电企业表示将继续据理力争。
          B.①绿色开花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许多根毛。
          ②数千名海外同胞参加了黄帝陵公祭仪式,表达华夏同胞情系故土的感情。
          C.①其中小部分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②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D.①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②恐怖分子平时龟缩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只是偶尔才出来与反恐部队周旋几下。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正确把握。A项,拮据(jū),据(jù)理力争。C项,供(ɡōnɡ)给,供(ɡònɡ)认不讳。D项,龟(jūn)裂,龟(ɡuī)缩。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点缀 挺拨 寂寞 伸展
          B.婀娜 飘渺 收拢 游目聘怀
          C.走廊 绚烂 朦胧 俯仰天地
          D.盈耳 眉稍 姿势 若隐若现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对字形的正确把握。A项,挺拨(拔);B项,游目聘(骋)怀;D项,眉稍(梢)。
          答案:C
          3.(湖北黄冈中考模拟)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真谛。不会做人,何谈________;不会学习,何谈________;不会生活,何谈________;不会生存,何谈_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书写,每个人脚下的路都需要自己铺垫。
          A.忠孝国家 B.与时俱进
          C.人生价值 D.创造生活
          提示:本题旨在考查语句的排序与句间关系的理解。要结合语境,注意推敲。

zkfour 发表于 2016-7-24 01:27:25


          答案:C B D A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结着丰硕的果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4.“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抓住“在我们中间”理解。
          参考答案: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5.说说画波浪线的语句表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
          提示:抓住有代表性的词语,如:风雪、高山、平原等,可以联系《周总理,你在哪里》来回答。
          参考答案:为国家为人民长期操劳,四处奔走,与人民在一起,同时,也为和平而奋斗不息的领导人。
          6.“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提示: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文中也交代了“四人帮”这个政治背景。
          参考答案:周总理逝世时,“四人帮”仍在横行作恶。
          7.作者为什么要交代粉碎“四人帮”及以后的国家形势?
          提示: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告慰英灵,可以安息,值得欣慰。
          深层探究
          8.整容,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观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今年4月,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说出“政治的整容”的含义。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教科书》中说是“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教科书》中仅在一张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东京审判认为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几乎否定了这场疯狂杀害30万中国人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的申请。
          材料四:差不多在《教科书》出笼的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提示:这道题要求从介绍的政治现象中收集、获取信息,然后结合社会史实、思想实际,阐述自己的认识。材料一,“卢沟桥事变”中颠倒黑白,材料二,“南京大屠杀”中抹杀事实,二者是做法、手段;材料三,公然违反公约,意在夺利,材料四,提要求,无非是想提升国际地位,这二者是目的,是野心所在。
          参考答案:日本用颠倒黑白、抹杀事实等手段来篡改教科书,以掩盖罪行、美化自己,从而达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高的政治地位的目的。
          中考链接
          9.(2005山东临沂课改实验区中考)名著知识填空。
          (1)《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________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
          提示:这类试题主要根据提示填写作者、篇名、人物形象等。
          答案:(1)莎士比亚 夏洛克 (2)《水浒》(《水浒传》) 鲁智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初三语文上册综合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