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练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4、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课时: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战国策》常识知多少?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
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 ,全书共 策,着重记录了 。
(明确:刘向 国别体 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二、古代善于进谏的名臣和勇于纳谏的明君知多少?
三、邹忌、齐威王历史故事知多少?
四、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初步结识课文中的齐王和邹忌
一)、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句读、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个人自读→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明句读:
1、 我 孰 与 城 北 徐 公 美?
2、 忌 不 自 信。
3、 吾 妻 之 美 我 者,私 我 也。
4、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5、 王 之 蔽 甚 矣。
6、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7、 邹 忌 修 八 尺 有 余。
美语气
揣摩语境,把握人物的心理。比如:邹忌与徐公比美,邹忌询问妻、妾、客的看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勾画出邹忌对自己的美丽形象由自信得意到将信将疑再到不太自信的微妙的心态变化过程。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回话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再如: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轻叙家常。
又如:齐王听毕,一个“善”字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最后: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种奖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要读出自豪昂扬的气势来。
学生范读,师生互评;齐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个人自读→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归纳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 朝,名词作状语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名词作状语 )
4、闻寡人之耳者 ( 闻,动词使动用法 )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 土地方圆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国君旁边的近臣 )
3、邹忌讽齐王纳谏。 ( 委婉劝说 )
4、能谤讥于市朝 ( 公开指出 )
(二)文言虚词
之: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于: 欲有求于我也。 (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皆以美于徐公。 (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皆朝于齐。 (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三、活动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一)以关键字“美”为线索,连缀全文
美 → 美 → 美 → 美 → 美 → 美
二)、本文结构被人称赞为“三叠法”: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己及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齐王纳谏结果)。前呼后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
思 ”“ 善 ”这两个字。
尝试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背诵课文
二、研读课文,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1、解释文题: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分析人物形象:
(1)、说说“邹忌”:
(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kūn)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思考:邹忌为什么劝谏?怎样劝谏?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思考结果:
邹忌是个 人 ,我从 看出来。
明确:
邹忌是个头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我从他“三问”后的“三思”看出来;
邹忌是个实事求是,缘事及理的人,我从他“三思”后的“三比”看出来;
邹忌是个忠于职守,足智多谋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邹忌是个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重点分析“三比”(并板书):
问题①:文中的“三比”可以理解成哪几种“比”呢?
讨论明确:
可组成“对比”: 家庭小事和国家大事形成对比,以小见大,小事中寓大道理。
还可组成“类比”:邹忌、齐王都是人,两人身份地位都很高,两人都有受蒙蔽的事,形成同类比较,邹忌的切身体验更容易让齐王接受。
还可组成“暗比”:妻、妾、客喻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小家喻国家。形象具体,真切自然。
还可组成“排比”:邹忌的话构成排比,使说理很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问题②:“三比”中,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谁?
讨论明确: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受蒙蔽的根本原因在于齐王的权威。这样,就使齐王在得意于自己位高权重的同时,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的劝诫,劝得很委婉。
(2)、谈谈“齐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思考:齐王如何纳谏?纳谏结果如何?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思考结果:
我从 看出,齐王是个 人。
讨论明确:
齐王是个闻过则改,明智果断的人,我从他的“善”和“三策”(三赏)看出来;
齐王是个 从谏如流,兴利除弊的人,我从他的“三赏”和“三变”看出来……
四、课堂练习
1、请用/标出停顿:\
①.今 齐 地 方 千 里
②.我 孰 与 城 北 徐 公 美
2、解释加点的词:提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
①暮寝而思之(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3、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 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翻译句子:提示:倒装句和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王之蔽甚矣。
5、、你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6、你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撷取一两件由于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的事例来佐证邹忌成功的秘诀? (2分)
明确:善用类比、以小见大,设喻论证;把握对方心理,委婉含蓄,点到为止。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