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00:08:35

2014九年级语文上册·公输·综合练习题

  17公输
          邱孔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犀( )兕( ) 鲋( )鱼 文梓( ) 楩( )楠 守圉( )
          短hè( ) 鱼biē( ) 鼋tuó( ) 敝yú( ) 糠zāo( )
          答案:xī sì fù zǐ pián yù 褐 憋 鼍 舆 糟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⑴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⑵然,胡不已乎?
          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⑷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答案:⑴对人亲善,友爱。⑵停止。⑶制造。⑷入侵。
          3.《公输》选自 。墨子,名 ,是春秋战国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尚贤、非功。
          答案:《墨子•公输》 翟 墨 兼爱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B子墨子九距之。
          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公输盘诎。
          解析:解答本类题,需了解通假字的知识要点:一是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二是通假字一般是固定的,如“曾”通“增”,不能通“憎”;三是通假字之间一般不能互通,如“诎”通“屈”,不能“屈”通“诎”。根据以上要点,辨析出本题的通假字。其中B项“距”通“拒”,
C项“圉”通“御”, D项“诎”通“屈”,只有A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A
          2.一词多义。
          ⑴子墨子闻之。( ) ⑵公输盘不说( )
          愿借子杀之 ( ) 请说之 ( )
          ⑶见公输盘( ) ⑷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胡不见我于王( )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及其作用来理解含义即可。
          答案: ⑴夫子、先生 您 ⑵高兴 解释 ⑶拜见 引见 ⑷这样 可是
          3.下列各句中“之”字与其他几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闻之。 B愿借子杀之。
          C宋何罪之有 D请说之。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每句话的含义,分别理解“之”的含义及用法,显然A、B、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C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C
          4.下列加点的数词不表示确数的一项是(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C请献十金。
          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解析:本题前三项中的数词均为确数,而D项中“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答案:D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0:41:30


          5.根据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2)胡不见我于王?
          (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解析:理解文言词句要抓住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时还应结合该词在文中的用法及意义做出答案,突破了关键的词语再将全句连贯、通畅的疏通下来。
          答案:(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3)即使如此,(可)公输盘在为我造云梯,一定要攻打宋国。
          (4)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而)墨子的守卫低档(的方法和器械却)有余。
          6. 墨子拜见公输盘后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述其中缘故。
          解析:解答本题,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再结合文中的语言环境,阐述理由。结合全文可知墨子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答案:墨子并不是要请公输盘替他杀人,这是墨子的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悖,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而无法争辩的境地。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zkone 发表于 2016-7-24 01:20:22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宋何罪之有?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反复朗读,理解每句话的含义,然后将表达了一定的完整意思的地方读断。
          答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宋/何罪之有?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起于齐( )(2)请说之( )
          (3)不可谓知类( )
          解析:解答本题,需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解词时,还要结合上下句的意思,将其放在原文中理解。
          答案:(1)出发(动身)(2)解释(3)明白事理
          3.文中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攻宋。请找出相应的词 ,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 的迫切心情。
          答案:“闻之”、“起”、“行十日十夜”、“见” 为天下排危解难
          4.下列文中加粗语句,“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与此同类
          B、夫子何命焉为
          C、必为有窃疾矣
          D、此为何若人
          答案:本题A、C、D选项均中“为”可理解为“动词,是”,而B项“为”是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语气助词“呢”。[来源:中.考.资.源.网]
          答案:B
          5. 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
          6.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却仍然不能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解析:墨子到了楚国以后进行了第二回合的战斗——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于矛盾之中,狼狈不堪。但贪楚狡猾的楚王并不因为初斗失败而放弃攻宋的野心。
          答案:楚王虽表面上承认墨子的分析批判有理,但却采取以退为守的手法,轻轻地把话题一转,以公输盘已“为云梯”,说明他攻宋的借口。这一转,作者别具匠心,把楚王虚伪,狡猾,贪婪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为下一场更激烈的斗争,揭示了新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墨子进入更加艰苦曲折的第三个回合的战斗。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车夫)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车上的伞)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已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春秋时1尺约等于现代0.66尺—-0.69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谦虚敬人的态度)。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谦退)。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齐人也,坐盗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B. 吏二缚一人诣王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C. 齐人固善盗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D. 寡人反取病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同一个词语的含义。其中B选项中“诣”的含义均为“拜见”,而A、C、D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不同。
          答案:B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2:13:03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⑴句突破重点词“徒”,⑵句应重点突破“身”和“相”二词,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答案:(1)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2)他在齐国担任相国,在诸侯中名声显扬。
          16、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简答下列各题。[来源:中.考.资.源.网]
          (1)[甲]文中晏子是如何巧妙地回击楚王的?
          (2)[乙]文中车夫的妻子为什么要“请去”(离开车夫)?
          (3)阅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对晏子有了哪些了解?请说说。
          解析:解答(1)题要抓住晏子的精彩答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可以看出晏子巧设比喻,以橘的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味道的例子,来回击楚王,变被动为主动。(2)题结合“既已归,其妻请去”的前一句,可知其妻发现丈夫为相御却洋洋自得、自以为足,因而“请去”。(3)题为自我发挥题,结合这两则故事,将晏子的光辉形象描述一番。
          参考答案:(1)晏子用类比,巧设譬喻“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实味不同”,由“水土异”引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结论,从而回击了楚王。(2)她发现她的丈夫“为相御”扬扬自得,“自以为足”胸无大志。(3)晏子爱国自尊、机敏善辩、谦虚平和、知人善任。
          二、深层探究
          墨子的“非功”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
          解析:我们应客观地看待墨子的这一政治主张,墨子能在几千年前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为老百姓着想,这种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但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这种理想化的结果是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答案:我们今天来看“非攻”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这对我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三、中考链接
          (2006年资阳市,2)理解与运用型填空。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的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既是对古诗词的积累,又揭示了生命的内涵,解答本题还需平时的不断积累,结合题赣中的提示写出准确答案,尤其要注意书写要正确无误。
          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 留取丹心照汗青 化作春泥更护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九年级语文上册·公输·综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