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00:08:53

九年级语文上册·留学巴黎·综合测试题

  第3课《留学巴黎》同步练习
          一、选择填空
          (1)结果端菜上楼时, 得连人带菜摔倒在地。(头晕、眩晕)
          (2)……拉奏讨钱,忍着 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羞辱、耻辱)
          (3)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感到 和 。(迷惑或苦闷、迷惘或郁闷)
          (4)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 。我的心也跟着猛烈 。(狂啸、颤动,嘶吼、撼动)
          二、判断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但我对他很好,常常替他写信回家(东北),他终于感到了。( )
          (2)民众非常热烈地唱着国歌,三色国旗飞舞飘扬。( )
          (3)我想到自己多难的祖国,想到三年来遭受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两眼充满了泪水。( )
          (4)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是歧视的,英国的成见尤深。( )
          三、填空: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创作了不朽名作《 》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赢得了“ ”的光荣称号。
          四、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C.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D.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五、阅读。
          (一)
          我那时是个工人,我参加了“国际工会”。工会里常放映些关于祖国的新闻片。我从上面看到了祖国的大水灾;看到了流离失所、饥饿死亡的同胞;看到了黄包车(人力车)和其他劳苦工人的生活;看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分裂、国民党大屠杀的情形。这一切更加深了我的眷念、隐忧、焦虑。
          我把我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这是“学院派”艺术至上的特点),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我想不到《风》那么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旧俄(现在已统称苏联)的音乐家,也是现在世界有名的音乐家普罗坷菲叶夫也很爱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过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1. 作者的感触指
          2.
“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为什么?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0:52:09


          3. 作者为何借《游子吟》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4. 仿照画横线的文段,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种经历。
          (二)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 下面对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昕上去错杂交织的乐音如同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 “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婉转而流利,如同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
          C.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如同有声之乐。
          D.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终了,琵琶女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了一下,四根弦同时发声,音响强烈而清脆。
          3. 诗人描写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乐段?每一乐段的旋律和情感有怎样的特点?
          4.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5. 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属什么描写?这种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课文中再举出一例这样的描写。
          【试题答案】
          一、眩晕 羞辱、迷惘或郁闷 嘶吼、撼动
          二、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三、音乐家 《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
          四、B
          五、(一)1.看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分裂、国民党大屠杀的情形。这一切更加深了我的眷念、隐忧、焦虑。
          2. 生活的艰难和国家的危难已经不容许他平静地去创作。
          3.《游子吟》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深深敬意的名作,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怀。
          4. 示例
那个雨夜,伫立窗前,潇潇夜雨漫天而下。七彩的路灯在雨中迷蒙,路面上绚丽的水洼,映射出迷幻的灯光。我静静凝望,思绪飞到了那个留给我记忆的家园,故乡,我能找得见回家的路吗?
          (二)1.
可分三层。第一层(“转轴拨弦……先有情”),写弹奏前调弦校音;第二层(“弦弦掩抑……如裂帛”),写演奏内容;第三层(最后两句)是演奏后的环境描写(演奏效果)。
          2. C
          3. 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急切愉快;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4. 诗人主要用了一系列精彩的比喻描写音乐,除此以外还有摹声。
          5. 侧面烘托更加突出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彩/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留学巴黎·综合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