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00:08:57

九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基础训练题1

  《曹刿论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归纳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期的 所作,是根据
          史编写的 (体)史书。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曹刿和 两个人物形象。
          二、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 )下轼其辙(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
          彼竭我盈( )夫大国,难测也( )
          三、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 ,民弗从也。 通
          四、 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
          (1)牺牲玉帛 古: 今: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 今: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 今: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古: 今:
          (5)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 今:
          (6)忠之属也 古: 今:
          五、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故 公问其故( ) 之 故克之( )
          故逐之 ( ) 忠之属也( )
          肉食者谋之( )
          六、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既克
          (8)望其旗靡
          七、 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战前准备 小惠未 ,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强调民心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争经过 齐师败绩
          鲁军驰之 略写战争
          取胜原因 三鼓而进
          辙乱而逐 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

zkone 发表于 2016-7-24 00:51:52


          一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 , 课文则选自__________。并填好选文文空。
          2 、“夫战”中的“夫”读作________,讲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辙”和“靡”选择正确读音
          辙:zhě chè zhè 靡:féi mǐ mó
          4 、“望其旗靡”中“靡”的意思是:
          A . 破烂 B . 发霉 C . 倒下 D . 倾斜
          5 、 解释加点的词:
          ①既 ②故 ③鼓
          ④再 ⑤盈 ⑥逐
          6 、写出上段文字所包含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 、 对“夫战,勇气也”理解正确的项 ( )
          A . 战争,是要勇敢的。 B . 作战,是靠勇气的
          C . 大丈夫打仗,是要有勇气的。 D . 那些人打仗,就是勇敢
          8 、翻译句子:
          ①故克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②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克之”的直接原因是: ( )
          A . 一鼓作气。 B . 彼竭我盈。
          C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 夫战,勇气也。
          10 、这个语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
          A. 曹刿论述战争争取的原因。 B . 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 .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 . 交待鲁国战胜了齐国。
          11、 鲁国战胜齐军的原因,下面有六项备选答案,请结合课文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A . 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得周密。 ( )
          B . 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 )
          C . 鲁庄公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 )
          D . 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 )
          E . 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时、地利。 ( )
          F . 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 )
          12 、“彼竭我盈”指什么时候 ?
          答:_______________
          13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

zksix 发表于 2016-7-24 01:45:40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迹。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文节选自课文《       》,它记述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        。(2分)
          (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             改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写出原句。(2分)
          (4)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鼓            靡
          (5)把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6)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2分)
          三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解答第21题至第26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齐人三鼓( )(2)望其旗靡( )
          (3)再而衰( ) (4)惧有伏焉(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战于长勺 B 公将鼓之
          苛政猛于虎 之虚所卖之
          故克之 齐师败绩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②小信未孚(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⑤公问其故(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基础训练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