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献综述·综合能力测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论文就是八股文
一般而言,做研究之前,肯定要进行文献综述的。许多人为了展开自己的研究,也看了很多文章,但在写文献综述时却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自己看的文章整理出来。我见过几篇论文的综述,仅仅是把看过的文献罗列出来,并加以简要介绍,就成了他的综述了。这当然有所欠缺,似有不妥。其实,论文就是八股文,用《马大帅》中范德彪的话说,是有“套路”的,按照“套路”打,文献综述的思路就很清晰了,离一篇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就不远了。
文献综述的一般结构
在进行文献综述过程中,以下的事情依次说清楚基本就可以了:
一是概念的基本含义。
做研究你得首先告诉读者让你寝食难安的是什么东西啊,不仅是日常生活概念,学术上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也得说清。所以综述的第一步往往是论文核心概念的阐述。比如,你的研究主要与“学习动机”相关,你就得告诉人家什么是“学习动机”。有的人去查资料,有的人翻词典,看看谁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现在概念又有哪些变化,当前学术界对此概念的基本共识是什么,等等。
二是相关概念的辨析。
介绍完自己要研究的概念,然后就要说这一概念与其它相近或者联系比较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了,以便使得当前的概念界定更为清晰。比如说,研究学习动机,似乎应该表明它与“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概念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好让人家明白你所要研究的学习动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三是概念的主要类型或表现。
主要概念研究清楚了,那么之后就要细化一下,有的时候介绍概念的主要类型,有的时候介绍概念的主要表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果研究学习动机,这里就要介绍学习动机按照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亚类型。如根据来源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并分别阐述之。或者也包括概念的典型特征和表现,比如,一个学习动机强的人有什么特点等等,也需要在这里阐述一下。
四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
这部分有可能放在相关理论之后,但放在这里也无妨,因为方法毕竟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一块东西,甚至有的内容,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或者仅此一种,不用介绍也是有可能的。这里主要说明,当前的研究者们都用哪些手段来研究我所关注的这个问题的。
五是概念的相关因素。
每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存在,同样,一个概念也不能离开其它概念而存在。总会有些概念与之有着密切或者不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概念而言,谁影响着它,它又影响着谁,这些问题都要说得清楚。如对于学习动机,你就要介绍什么因素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同时还要说明学习动机的强弱又会引起个体的哪些变化,等等。当然,对于心理和教育的一些概念而言,也有一定的套路,概念的影响因素往往是人、情境、任务;而概念的直接后果往往是个体的观念、情感、人格和人际因素。
六是相关的理论评析。
既然和概念相关的因素有这么多,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学者们这么多年闲着也是闲着,肯定提出了一些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的理论,将这些理论整理总结一下,一一表述出来,你的功德就即将圆满了。
七是当前研究的共识与争议。
最后一点很重要,也相对难写一点,这时候就要发挥你的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了。在前人的诸多研究中,都形成了哪些共识?在哪些问题上存在一致意见?在哪些问题上还有着不同看法?关于本问题的研究还有哪些需要拓展的地方?这些问题你一定要逐一回答,回答之后,你才可以展开自己的真正的研究。如果不能回答,那么,对不起,你的研究理由不够充分,你需要再仔细想一想,然后才能展开你的研究之旅。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挂一漏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