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重点知识:诗歌鉴赏(下)
九年级(下)1、《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
【名句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①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②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③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名句赏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有情。
3、《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思想内容】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名句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一齐飞起来,一时间,在美丽的荷塘里,人声鸟声交响起来,小船鸥鹭纷乱起来,构成一个很有点儿吃惊却情趣横生的意境。
4、《石壕吏—杜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思想内容】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5、《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名句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思想内容】这首词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勾画了一家五口特别是翁媪二人“醉里吴音相媚好”和“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炼字炼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二句,刻画小儿形象,栩栩如生,极富情趣,。“亡赖”,即“无赖”,特指撒泼放刁的行为,这里贬词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表现了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一个“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之态跃然纸上。
7、《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思想内容】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名句赏析】第二句描绘了一幅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 辽远的原野。
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思想内容】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名句赏析】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斩钉截铁,无商量余地。诗人这时以披罪之身,仍把宪宗迎佛骨指斥为“弊事”,可见其不肯屈从的强硬态度。“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蕴涵着诗人对“欲为圣明除弊事”反而遭贬的怨愤之情。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很精当,且极有气势。“横”表达出所体现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拥”字所赋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 意义。正是这两个词语的恰当运用,使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因远离家乡、路途艰险而无限的 沉痛与怅惆。
9、《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内容】《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10、《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想内容】《醉花阴》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过对闺中环境和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孤独寂寞之感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无比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
【名句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运用发问法,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醒人耳目。“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黄花瘦” 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 瘦” 把作者极度悲伤的心情写了出来,营造一个凄清、寂寥的气氛。把酒对菊,人的幽怨难消。从人比菊瘦可见幽怨的深剧。
【赏析手法】借景抒情。 “半夜凉初透”的秋末季节,阴沉沉的天气,西风,慢慢地燃烧着的瑞脑等,都烘托出词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心情,
11、《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思想内容】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地流露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
【名句赏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反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赏析手法】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反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12、《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思想内容】诗歌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她失望怅惘的情怀。
【名句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悠悠”状景切情,尤有神韵,明是写水,实则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表现思妇之怨。以“肠断”作结,是为词眼。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云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思想内容】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名句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从视觉和听觉,运用对偶、夸张,表现了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先写浩大的洞庭湖,后结合写景抒怀,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欲济无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 ”,端居指平居闲处 ,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结网 。”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写出自己的感慨和渴望,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含而不露却用意分明。
14、《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思想内容】诗人以雄健的笔力,描绘汉江水面的辽阔,水势的汹涌,远山的迷蒙,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溢出胸外。
【名句赏析】“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来渲染水势。一“浮”一“动”这两个动词运用极其巧妙,作用在于加强动态之美,引人联想。
【艺术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15、《君子于役—诗经》
【思想内容】是一首妇女思念在远方长期服役的丈夫的诗作。它以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乡村晚景图,并且以景抒情,表达了妻子思夫的真挚感情。
【艺术特色】用白描的手法朴素而真实地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整首诗都以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用一种洗练的笔调如实地勾画出这位善良的女主人公的一片痴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