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six 发表于 2016-7-24 19:29:18


          1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分)
          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14.文章介绍了DNA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16.DNA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17.第一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分标准:第14题3分,每点1分,第一点答什么是DNA计算机、原理、生物形式均可。 第15题2分,意思对即可。
第16题3分,表述不清或不完整酌情扣分。 第17题2分,答出一点即可。

zkfive 发表于 2016-7-24 19:49:39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题100篇

          宁波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
          11. 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4 20:12:22


          绍兴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9
          i.dF v>)[NA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 M5ex‑o ­
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
          fU­{$Lvv`_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 u/ y`M] 17
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 +VDl"Hx
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zktwo 发表于 2016-7-24 21:38:44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2.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分)
          答: ▲
          13.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答: ▲
          1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答: ▲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4 22:02:05


          余姚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10点睡觉7点起床,跟9点上班5点下班一样,属于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可是,如今对于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这不禁令人要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候,我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谈判了。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但是最佳的睡眠时间却不能。
          ⑥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呆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的意念已经想安然唾去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它们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那个时候,不是我们说想睡就睡得着的。
          ⑦当现代生活将我们的都市夜晚打造成休闲与娱乐的最佳时段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睡眠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难以抗衡的敌手的袭击。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足浴会所、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的场景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以放松压力为借口而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应该属于睡眠的时间。
          ⑧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
          ⑨睡眠已经变成了我们白天战斗时到底是输是赢的试金石。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⑩所以,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睡眠问题的实质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而选择义无反顾地扑向火海的时候,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11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拖着疲倦的身躯,周而复始地混乱生活着的我们,终将得到睡眠的绝地反抗,而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选自《余姚日报》2011年3月18日第6版,作者:小黑)
          9.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是形象的说法,通俗的说法是 。
          作者把“谁”归结为三方面,分别是:人们忽视早餐,晚餐吃得不科学; ; 。(3分)
          10.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3分)
          11.选文第⑨段“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一句中“这些东西”指什么?(2分)
          12.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拟写一则关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3分)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午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5.5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文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新华网)

zkfive 发表于 2016-7-24 23:13:29


          舟山
          (二)海洋垃圾(14分)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使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当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11.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12.(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平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平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3.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
          14.参考示例:
          (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zksix 发表于 2016-7-25 00:42:33


          义乌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1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
          (二)(12分)
          11.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2分,意思对即给分)
          12.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的。若删去,说明
          天然放射线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3分,意思对即给分)
          13.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CT检查给人带来伤害,甚至可能是永久性伤害。(3分,说明方法2分,表达作用1分)
          14.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4分,答对1点给1分,符合题意即给分)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5 01:39:12


          金华
          ㈡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14—17题。(10分)
          DNA计算机
          刘颂豪 等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
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14.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3分)
          15.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2分)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3分)
          1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分)
          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㈡(10分)
          14.文章介绍了DNA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16.DNA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17.第一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zksix 发表于 2016-7-25 02:56:48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选择题精选

          衢州
          (二)(12分)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持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比例添加剂比例
          小麦粉83%山梨酸钾0.7%
          鸡蛋10%硫氰酸钠0.2%
          白砂糖6%腐乳红曲0.1%
          11、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4分)
          1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13、作者在第③段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2分)
          1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本文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12分)
          11、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
          12、答案示例一:“极少数”是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说明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多,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极少数”和“几乎”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3、第③段中数字是为了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14、答案示例:该食品不能安全食用。理由1:该食品添加剂中的硫氰酸钠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理由2:山梨酸钾的添加量超出0.5%的规定标准。

zkone 发表于 2016-7-25 03:20:54


          重庆
          揭开害羞之谜
          李君印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选自《百科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8.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
          (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19.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害羞的性格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0.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
          答:
          (2)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答:
          21.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22.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