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分)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3分)
11.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4分)
8.B
9.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1) 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11.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江苏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舍其文轩( )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
11.翻译句子。(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 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 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山东日照)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
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10.下列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12.理解填空 。(3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9.答案:①委:放弃 ②域:限制 ③为:治理 ④富:使…… 富裕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10.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
11.答案:①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②根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答案: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施仁政 富民。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评分标准:每句句意翻译准确通顺,得2分。共4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评分标准: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四川达州)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川泸州)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4.(共4分)
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降福;大败 (一词1分)
5.(2分)A
6.(共6分)
(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四川南充)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
甲文:《公输》选段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先 生 之 年 长 矣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公输盘不说( )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⑶伤人者刑( ) ⑷ 王虽为之赐( )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时人莫之许也
B. 其子杀人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C.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⑵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27.补写对联:下面是根据甲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的上联,请结合乙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写出下联。(2分)
上联:子墨子止楚攻宋,勇敢无畏。
下联:
23.先生之年/长矣
24⑴通“悦”,高兴 ⑵入侵 ⑶受刑、受惩罚 ⑷ 赐恩惠
25.B(1分)
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你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2分)
⑵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义,真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2分)
27.下联:腹黄享(钜子腹)行法杀(诛)子,公正无私。(结合材料,符合对仗要求即可)
(四川资阳)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以示玉人,以为宝也( ) 当之郡( )
22.【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2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24.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请结合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3分)(字数50左右)
21.(2分) 晋升或调动官职 送给 把……当作 到(每个解释0.5分) 22.(2分)【甲】【乙】两个形象都清正廉洁。(“清正”1分,“廉洁”1分)
23.(3分)(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翻译出重点词
“以”、“遗”、“之”、“厚”1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1分)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翻译出重点词“或”、“诸”0.5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0.5分) 24.
(3分)略(内容健康,体现积极向上精神1分;言之有据2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