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http://renhailin.blog.zhyww.cn/index.html
载入中...
用户公告
载入中...
日历
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日志搜索
用户登录
载入中...
博客相册
我的圈子
载入中...
我的好友
载入中...
站点统计
载入中...


友情链接
博文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析与满分作文  (2011-4-14 12:19:00)任海林

中考真题

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50分)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别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这份别样来自于它的开放性。

1题目是开放的:只要包含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题目,如《背影》《最后一课》;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如“百草园”等;或课文作者,如鲁迅、李清照等;或课文中的形象,如闰土、海燕等即可。

2写作内容和主题是开放的:你可以围绕自己拟定的题目尽情地走进多彩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走进自己广博的积累。你既可以在文字间讴歌亲情,还可以在笔墨里再现一段历史,还可以走进伟人的世界,用他的精神砥砺我们的意志。生活是个万花筒,可以这样说,生活的舞台有多大,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宽。

3文体是开放的:你可以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写多彩的生活,也可以在优美的文字间表达一份人生的感悟,还可以在精辟的议论里发表一点独特的看法,甚至还可以写一段文学评论,表达你对课文独特的理解。

而这份别样又恰恰来源于它的限制。

试题中“结合课文内容”的要求,又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积累,是写不出佳作的。

这道试题有鲜明的导向,它试图告诉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一篇篇经典美文,是我们写作的范本。这些美文精巧的构思、隽永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广阔的材料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汪活水。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作训练的好方法。

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要求中的“结合课文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

第一,误解“结合课文内容”。对“结合课文内容”的要求理解僵化,很容易在作文中生硬的僵化的大段大段地援引课文内容。写成“大篇复述+简短评语”式的读后感,或是先分析课文,既而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第二,远离“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表现在:只是拟定的题目与课文有关,但在行文中却另起炉灶,和课文内容毫无干系。

第三,曲解“结合课文内容”,由于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所以常常是张冠李戴,东拉西扯,天马行空。

面对话题,最重要的是要打开写作的思路。命题人试图为你搭建一个展现自我创作才华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优势,尽情舞蹈。或许《白杨礼赞》让你想到了犹如白杨一样挺拔的父亲;或许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勾起你一份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魏巍用真情在怀念他的老师蔡芸芝先生,而这份真情也一定触发了你的记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让你不由得去追忆留在你记忆深处的逝去的青春和那段青涩岁月里的人和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何尝不可以作为文章的主旨;当我们再次浮现课本中的一个个经典人物的时候,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鲜明的个性何尝不是我们现代生活里某一些人的翻版;“紫藤萝”“桃花源”“白杨树”“故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为我们营造了精神的家园;季羡林、钱学森、高尔基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别样的题目需要我们用独属于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用充满个性的的思想去感悟生活,用饱蘸真情的语言去表达生活。若在作文的园地里戴着镣铐跳舞,原本最具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也就遗失了它的风采。

满分范文 

陋室铭

(太原一考生)

斯是陋室,惟吾俩人之爱馨。

——题记

这是我和你简陋的房子。

爸爸离开我们了,他拿走了我们居住了很长时间的大房子。你用你为数不多的积蓄买到了这间小小的房子,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客厅、卧室和厨房,有的只是仅能放下两张床和一个写字台的小房间。没有了落地窗,只有那高高的巴掌大的浑浊的小玻璃,从那扇小窗中透出混浊的光。

你说:斯是陋室,惟吾女儿之爱馨。

这是我和你简陋的房子,但这座房子里有你和我彼此最爱的人就变得明亮起来,一瞬间,那扇小窗透过的混浊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清澈、明亮起来。

这是你和我简陋的房子。

这房子没有什么高科技的电视产品,有的只有那台你从姥姥家搬来的总是飘雪花的电视,有的只有那台伴我一起学习到深夜的小台灯,还有你那部几年前价值不菲而现在早已过时的旧手机。我说:如果我们能有台电脑就好了,这样查资料的时候就变得容易多了,就不用总是麻烦同学了。我不知你何时暗暗下了决心,要给我买一台价格不菲的电脑。我只知道当我那天打开房门看到那台电脑时你的笑容那样璀璨。

你说:斯是陋室,电脑亦馨。

这是我和你简陋的房子,但这台电脑却又让一切显得不简陋起来,因为它是你用你的爱与艰辛换来的,它来之不易。一瞬间,这房子好像又变成了从前的三室两厅。

你说,等以后你东山再起挣到钱时,你要给我买比以前还要大的房子。

你说,你要将那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一起住进去,该有多么惬意。

我说:我不需要大房子,大房子拉远了我们的距离,让我无法在寒冬时躲在你的怀抱里。

我说:就算是这眼前的简陋的房子我也十分喜欢,你总说因为我这简陋的房子才变得温馨。

我说:斯是陋室,惟吾俩人之爱馨。

因为我爱你!妈妈!像你也爱着我一样。只要和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天堂!

 

点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这样的文章,你会读出眼泪,为一对苦命的母女而落泪。家里的男人走了,房子没了,母亲用自己的积蓄买来的小小的房间简陋、苦寒。然而,我们是笑着落泪地,因为我们享受着这小小的家里承载着的暖暖的亲情。这份在苦难的土壤里孕育的亲情令人感动。陋室不陋,只因真情浓浓。斯是陋室,惟吾俩人之爱馨。

不由得想起冰心老人的一句忠告: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景,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打动人心。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的堆砌,有的只是本色纯净的淡淡地倾诉。文章没有轰轰烈烈的痛彻心扉,只是在娓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事、真情、真表达。一个“真”字,打动人心。

另外,文章主题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巧妙暗合,“这是我和你简陋的房子”把文章自然分割成两部分,从两方面展现“陋室”,最后用“你”“我”的真情告白再次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行文思路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我们班的杨二嫂

(太原一考生)

 

我们的妈妈老高,像极了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题记

                           “豆腐西施”

三年前我们满怀青春活力踏入校园,迎接我们的“新妈妈”便是一个打扮素雅,温柔可亲的女人。在我们心目中,她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成为我们心中的女神。她总是笑眯眯地站在台上讲话,轻轻地嘱咐着什么,甚至比清纯的少女都多一丝雅意。在我们心里,她甚至温和的像块豆腐,占领我们心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圆  规”

后来,这个原本充满活力的校园仿佛伴随着时针与秒针的交集开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再次打量我们的老高,仿佛脸上多了许多岁月留下的痕迹,也少了当年那份雅意。她仍旧站在讲台,却双手搭在腰间,粗鲁得像她常用的圆规,面对我们的过错毫不退让。大多时候,她是踏着朝晖走进教室,然后吝啬地“搜刮”走我们前一天晚上熬夜积累的一本本“财产”,仿佛得到奇珍异宝般回到她的“领地”。又或者是在我们做题时,她又会拿起扫把,将满地的脏物搜刮一空,满意地笑笑。这只细脚的圆规,如此“粗暴”,如此“贪婪”,如此“吝啬”。

                         可爱女人

而本年度轰动全年级的一件大事竟是这杨二嫂的生日。那天我们异常激动,回到班中,蛋糕已准备好,点燃蜡烛,大家在烛光中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她也一样。只见她双手合十,闭上眼:“希望把你们这群臭孩子都赶走,赶到那些好学校,再也别回来……”话音未落,她脸上已满是泪水,这泪水又将她变为了多年前的“豆腐西施”,让人充满怜爱。那天,大家都哭了,可都好开心。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大花猫”,奶油抹得到处都是,夹杂着泪水,留下了一片最珍贵的回忆,难以释怀。其实,她一直是个可爱女人。

我们知道我们即将离开,即将离开这故乡,离开我们的妈妈“杨二嫂”。可在我们的心里,这个永远都那么可爱,那么温和却不失严厉的杨二嫂,她永远都是我们大家的妈妈,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她。

总之,不舍。

 

点评:“我们的妈妈老高,像极了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的确,文章将鲁迅笔下的“杨二嫂”与陪伴“我”三年的班主任高老师恰切地结合在一起。她们形似:“豆腐西施”一般的雅意,“圆规”一样的粗鲁;她们神似:人世沧桑让杨二嫂失去了原有的温柔美丽而变得泼辣恣睢,而高老师也由最初的清纯雅意变得严厉干练。

写人,最怕的是流于平庸,缺失个性。作者笔下的高老师的个性多么鲜明啊。她有女人味:感动时候泪眼婆娑;她是一名严师:面对我们的过错毫不退让。她的魅力更来源于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一声“我们的妈妈老高”是对高老师最好的报答。

文章的小标题是高老师性格特点的形象概括,三个片段是我们和高老师相处的过程,也是我们感情不断升华的过程。

 

少女闰土

(太原一考生)

站在巷尾,“叮叮当当”的车铃声响在耳畔,我轻抚着墙上的色彩,那个名字在心头跳跃。

车铃声近了,我扭头一望,她烫成小卷的头发与眼睛纠缠着,金黄金黄地刺我的眼,隐约看到耳钉在闪耀,仿佛在嘲笑我是个土包子。

“嘿!你不认识我了?”她讲话带了些流气。“你是……”我心中原本跳跃着的名字在此刻却灰飞烟灭。

而我淡淡地笑了……

那个春天,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怯怯地站在家门外:“你玩过家家吗?”她告诉我她的小名,便拉着我去巷子里玩,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她摇头晃脑地朗诵着,挺别扭的乡音里饱含感情;我卖弄着刚学的生字词和加减法,在墙上涂写着,她眨巴着眼,认真地学着;我没争抢着彩色粉笔;抢着当老师;我们还一起立志长大当同一个班的老师……

茸茸苔藓是地毯,我们的思绪在上面跳着舞,有欢声笑语为它们伴奏;它们慢慢沉淀,渗入了苔藓的缝隙里,每到这些植物长出来时,就会散发出一种叫友谊、叫童真的香气。

叫骂声越来越近:“那是谁家的小孩!往哪胡画呢?……”她牵起我的手,飞快地藏在她家大门后面,我们四目相视,“扑哧”一声笑了。那笑声一直留在了心底,却在此刻渐渐模糊。

她回了那个熟悉的院子,院门前的苔藓不是那么绿,有些干巴了,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

我抚着墙上模糊的字迹,脑海中努力地拼凑那篇文章,“东风来了,……春天……近了。

我笑了,笑她也笑我,我们之间居然隔了这么远。她让我想起了闰土。

她是因为出外打工,所以变成了这样吧。过早地步入社会,看不清前方的路;或是缺少教育,误入了歧途,不知不觉地陷了下去。我沉思着,我觉得我就像迅哥,哀叹着我们失去了友谊和快乐,她是闰土,在社会中辗转着,沉沦着,我不禁惋惜。

我笑了……

脑海中浮现出模糊的影子,在嫩绿的苔藓上,站着小小的她——少女闰土。

 

点评:读完文章,内心有点沉重,原来的纯真少女变得玩世不恭,原本我俩之间纯真的友情有了隔膜。原本茸茸苔藓,今天不再青绿。人变了,情变了,景变了。写作内容和对比的写作技巧多像鲁迅先生的《故乡》啊,经典美文与小作者的作品很好地融在一起。

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小作者直面人生和现实,解剖其变化的深层原因:“过早地步入社会,看不清前方的路;或是缺少教育,误入了歧途”,文章深广的主题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撞击,也唤醒我们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因为人世间的真爱值得讴歌,而带给这个社会一声春雷的作品同样值得我们弘扬。真情可以感动人,而思想可以震撼人,我们的作品需要用感动浸润心灵,同样需要用思想洗礼心灵。

 

  • 标签:作文 
  • ·Re:201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析与满分作文 (2011-11-24 22:59:00)西河
    西河任老师,初中作文的序列意识该如何体现?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