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思品中考科目说明》解读 (一)考试内容 (1)《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所要求的教学方向和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准,特别是其中的重要理念。 (2)《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内容”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等三大块的全部内容。 (3)教材说明:由于本届初三学生使用的七册上和八册上是旧版人教版,因此,2014年思品中考原则上不涉及其中有变化的相关教材内容。 (4)时事政治分为两部分:有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其它时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内容为直接考查,比例约为10%; 其它时政为渗透考查,包括山西省的时政大事。其它时政具体要求为近一年来(2013年3月21日至2014年3月20日)的国内外大事,2014年3月20日之后的国内外大事,如果适合入题的,同样可以以命题素材的形式出现。 (二)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形式 •采用开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70分钟,全卷满分75分。 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大体设定为:6:2:2 ●开放性试题比例及试卷总体难度如下: 开放探究的比例加大到35% 总体难度约0.6—0.7 试卷内容比例 成长中的我约 约20% 我与他人与集体 约30% 我与国家和社会 约40% 时事政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约10%直接考
其它时政 渗透考查 (三)考试依据 2014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命题,以本科目说明为依据。本科目说明在“附录中对教育部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了细化和解读。 (已出版) (四)八大变化及重点 第一,时政直接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值比例:直接考,为10%,约8分。 ●考查形式:选择题和主观题 ——前者6分,选择题前两题; ——后者约2分,穿插在主观题中 ●原则:以宏观把握和理解为主,强调尽可能理解。 第二,科目说明出现结构性调整,包括体例和内容。 ●体例:采用正文和5个附录;其中正文主要为上述内容,5个附录为: 附录1: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细化(54个知识点,270个考点) 附录2: 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附录3:有关主观题思维模式的理解与范例(主要为分析说明题的5大思维模式) 附录4:有关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附录5:2014年山西思品中考的复习建议 内容: ——完全按照新课标编写; ——结合人教版七上、八上和九年级变化内容; 第三,强调合格公民,突出学科特征。 ●注意是“合格公民” ●强调考思品,不是考政治 ●体现开卷的本质——思考和理解 ●提倡用教材的原理答题,不是用原话 ●考生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答题,更值得倡导;当然规范的术语除外 ●学会知识迁移和实用能力(落脚点) 第四,将思考作为开卷考试的主要特征。 第五,加大开放探究的比例(35%)。主要在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体现。 第六,题型灵活多样,并使之成为抵制应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七,强调实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八,在课标框架内,提倡考查初中生应知应会的原则。 山西思品中考实际已经开始突破这个禁区,所谓“超纲”(超教材和挖掘课标),考查的内容个别地方有突破,比如用了什么“思维模式”。 ●2014年“超纲”约为2分。 ●原则:一是教材知识的自然延伸; 二是初中生应知应会的。 ●目的:给优生留出空间;就是考查优生的。 ●不是教师教会的,与教师“教”关系不大。 (五)试卷结构 •全卷分两大部分:“第Ⅰ卷”部分和“第Ⅱ卷”部分。 •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 分值约50%左右,机读卡答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有研究性 •学习倾向)等三大类,分值约50%左右,纸笔答卷。
 根据初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识基础,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原则: ——抓大放小,宏观把握。 ——尽量理解原理,不会都是记忆的题。有关时政的资料,到4月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