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注册
潘多拉盒子    私信 等级:小学五年级 0 2011-10-19 17:38   查看: 2279  回复: 2

阅读技巧 怎样区分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特殊句式。如何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特殊句式,对恰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看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的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的主要类型有: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5、中心词+数量词。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定语"可使报秦"放在了宾语"人"之后;又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中,定语"铿然有声" 放在了宾语"石"之后;又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中,定语"能不易其志"放在了宾语"缙绅"之后;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中,定语"利"和"强",分别置于宾语"爪牙"和"筋骨"之后。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中,数量词定语"一双"置于了中心词"玉斗"之后。

  看其是否为定语后置,可依据语法分析和其特殊标志(按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辨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现象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再看状语后置(也称为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动词谓语"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中,"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处于补语的位置时,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视其情况来确定是作状语,还是作补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中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总之,区分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现象,除了注意其本身的特点外,要注意抓中心词,并看词性。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词一般是名词或代词,且处于修饰语的前面;而状语后置是由介词"以"或"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处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为此,抓特点,看规律,辨类型,就能恰当地区分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了。

  【跟踪练习】
  分辨下面文言句式的类型。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马之千里者。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之形。
  8.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参考答案】1-5是定语后置,6-8是状语后置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金币理由
会飞鱼 + 1 + 50用心发帖,加威望!

总评分: 威望 + 1 金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2011-10-19 17:43 只看该作者 2#

用心发帖,加威望!:victory:
点赞
2011-10-19 17:44 只看该作者 3#

:lol 老了,搞不清楚 什么是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点赞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