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任教高三,女儿读初三。娘俩个都在毕业班。作为母亲我做了一点调整,就是减少了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带单班让我轻松了很多,同时对丢下的那个班的不舍也伴随了我很长时间。 2012年年底,在同学的提醒下开始关注华师一报考信息,这是女儿心仪的学校。以她的平时成绩,我鼓励她报考,她也跃跃欲试。报考遭到了孩子爹和本区一中学校的劝阻。在一个下了晚自习的晚上,难得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孩子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风险系数,从方便照顾,还有经济付出方面的比对,逐项跟孩子分析。那个晚上我也被孩子爹说服,摇摆着,试探着要女儿改主意。孤立无援的女儿最后被追问到哭,说了一句“我哪里也不考了”,进了房间,关了门。 我跟朋友打电话,讲了我的犹豫和焦虑。朋友的女儿从华师一毕业的,是我女儿的榜样。朋友很清楚女儿的学习情况,批评我不应该摇摆,摇摆其实是对女儿的否定。她的鼓励让我重新坚定起来,告诉自己:华师一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第二天我向女儿道歉,为自己的不坚定,并且表决心:报了就报了,不再三心二意了,人生拼一回总是值得的,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考砸了,考砸了就花钱,我们接受选择带来的任何后果。 这一段对我来说是最煎熬的!考华一的难度始终都让我心有余悸,那种“怕”的心理,不是说说就能算的。现在经过了,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在初三的成绩基本上能与往年华一的录取分数相当的话,家长还是要鼓励报考,鼓励孩子去拼。 我很感激女儿的斗志,是她鼓励了我,让我能大胆去面对,去准备承受,让我也得到了成长。 后来志愿填报好了,女儿一心一意备考。每天除了上课,也自己做点资料加深拓宽,安排得有条不紊的。我每天做的,就是接她下晚自习,走回来的路上听她讲东讲西,谈论的过程也是她放松的过程,回到家吃点夜宵,又开始学习一个小时左右。忙碌而有节奏的女儿让我安心。四调五调的考试稳中有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多陪伴多迎合她,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母亲的,特别是老师母亲,很容易强势,很容易去指点,我避免那样,因为每个人的方式、节奏是不一样的,要尊重她的意愿。我努力给她宽松自由的氛围,自认为这一点还做得不错。我把焦虑放哪里了呢?除了身边的朋友,那就要感谢我们那个家长群了,一有烦恼就跑群里,不管有没有人听有没有人厌,叽里呱啦说一通,就好了,真的是需要这样一个宣泄的地方的! 中考的两天算是平安度过,正好女儿的考场设在我的学校,相对熟悉的环境也让她没有慌乱吧。20,21两天的午餐就吃的盒饭,就在我办公室沙发上休息,减少了干扰,节约了精力,这个安排也是不错的,没必要郑重其事,那样恐怕无形增加了负担。 考完了,女儿不想对答案估分,我也随她,6月25号跟同学出去了一趟,杭州,苏州,上海,玩了十天,4号回来,很好的心情,除了因为不错的出游,还有中考分数551,完美的结果! 有朋友问我得到这个分数是不是喜疯了?倒是没有那么夸张,开心是肯定的,考前只想着能正常发挥就够了,幸运的是结果也回应了我的预期,所以更恰当的感受是:一块石头从心上落下来了,轻松了。 2013中考是我和女儿宝贵的人生经历,其中饱含的担忧、恐惧、患得患失、期待,也只有经过的人才懂。完美的结果告诉女儿的是,她的求学之路到这一步是合格的,而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未知。不管是什么,我们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