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的武汉人,耳边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和外地朋友对武汉的描述,武汉人粗鲁,说话蛮大声音像吵架,爱骂人,武汉话在电视中特别难听等等,心中总觉梗阻,但好多又是事实。偶然看到一篇小女的周记,心中才有些许释怀。
城市,是一个容易迷茫的地方。 这个暑假,当我奔波于家里和培优的路上总是有种莫名的错觉,我一天会遇到成千上万个陌生人,我们明明和对付迎面走过,却从未不曾分一丝余光或是一个微笑给对面那个匆匆遇见的人。这本应该是件最普通的事,如果真的有人对每一个他看到的人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大家估计还得当他是个傻子吧。似乎冷漠已成了习惯,我常会跌入这种根本不值得思考的怪圈,所以常常走在路上,会觉得自己眼见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脚下踩着的仿佛不是土地,而是一片漂浮的黑暗。 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大概都是这么茫然的度过的,似乎这个初三的暑假,内心被焦虑包围着似乎喘不上一口气。背着沉重的包木然的走在路上,呆滞看着远方的眼神突然被一张纸拦住了,没有想什么接了过去继续往前走,过了半秒后面突然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谢谢你。”像是从睡梦中惊醒了似的,听到这句话自己突然有种被抽空的感觉,那种茫然的感觉荡然无存,眼前只剩下赤裸裸的真实。“他该是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吧,趁着暑假出来打工赚钱,前面一定很多人都不接他的传单或是接完就扔了,所以当我接过时听到那么真诚的一句“谢谢你”真的就在那一刹那时间明白了自己的娇弱,当你还在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到哀伤时,别人却用行动温暖了你同样冷漠的心。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一直惊异这样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片段为何能记这么久,但我之后并不在作徒劳的思考,而是每遇到发传单的人,轻轻接下那张纸,一路捏在手里,或叠成垃圾盒在利用。 几个星期后的早晨,我上了去上课地方的公交车,正昏昏欲睡时,后面传来一老一少对话的声音:“奶奶,那群人在干什么呀?”“那些是环卫工,他们在清理垃圾。”“那他们不怕脏吗?”“是啊,所以环卫工们很辛苦啊,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啊!”听声音小男孩大概就3-4岁的样子,奶奶则一口蹩脚的武汉普通话。听到他们的对话,我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倍感温暖。印象中老年人总是等级观念太重,武汉也总有一些不尊重底层劳动者的事件发生,煞却人心,而今天我听到这么一段对话,看到了这个城市令人欣慰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更懂得尊重和理解,小男孩以后也定是个高素质的人,一想到这里,心情就变得格外的好。 一座城市,并不在于他的楼房有多高,他是GDP增长有多快,而在于生活于此的市民,是否能感受到社会给予每个人的安全感,是否在人与人之间感受到踏实和温暖。在武汉,我的故乡,我欣喜地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赤诚的人心,而不是由楼房GDP筑起的华丽的躯壳,在这样的社会里,我想那些温暖的细节,才是最真是的幸福吧。
期盼敲老师指点,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