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v陈伟 于 2012-5-29 20:47 编辑
2012广州中考化学命题预测及5年命题规律总结(二楼复习资料非常有用) 附表一:选择题命题规律总结及2012命题趋势预测 模块 | 知识点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物 质 的 构 成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3
| 4
| 4
| 13
| 13
| √
| 原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 8
| 3.9
| 14
| 5
|
| √
|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
| 4.10
|
| 11
|
| 10
| √
| 化合价的计算
| 5
|
| 10
| 18
| 7
| √
| 物质的分类
| 2.14
|
| 17
| 7
| 4
| √
| 物 质 的 变 化 |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 1
| 1
| 1
| 1
| 2.5
| √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9.16
| 8
| 8.19
| 10
|
| √
| 质量守恒定律
| 19
|
|
| 14
| 18
| √
|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
|
|
| 18
|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18
|
| 20
| 19
| 20
| √
| 复分解反应
|
| 17
| 16
|
|
| √
| 燃烧
|
| 13.15
| 6
|
|
|
| 常 见 的 物 质 | 空气的组成成分
|
| 2
|
|
| 6
|
| 水资源利用及水的净化
|
|
|
| 12
| 9
| √
| 溶 液
| 溶液的酸碱性、pH值
| 7
| 7.16
| 15
| 8
| 11
| √
| 溶解度
|
|
| 7
|
|
|
| 溶质质量分数
| 6.13.
|
| 12
| 15
| 17
| √
| 碳及其化合物
|
| 6.14
|
| 4
| 12
| √
| 金 属
| 金属和酸反应
|
|
|
| 10
|
|
| 金属及合金
|
| 12
|
| 2
|
| √
| 酸 碱 盐
| 酸碱盐的性质
|
| 5
| 13
|
| 8
| √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
|
| 16
| 15
| √
| 化学肥料
|
|
| 13
| 17
| 14
| √
| 化学与生活
| 15.
| 11
| 3.5
| 6.9
| 1
| √
| 计 算 | 关于溶液的计算
|
|
|
|
|
|
|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
| 19
|
| 11
|
| √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
|
|
|
|
| 化 学 实 验 | 常见实验仪器
| 11
|
| 2
|
|
| √
| 基本实验操作
|
| 10
|
| 3
| 3.16
| √
|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
|
|
|
| 16
|
| 物质的鉴别
| 12.17
| 18
| 9
| 20
|
| √
|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 20
| 20
|
|
|
| √
| 实验探究
|
|
|
|
| 19
|
| 实验方案设计
|
|
| 18
|
|
|
|
附表二:非选择题命题规律总结及2012命题趋势预测
模块 | 知识点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物 质 的 构 成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原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
|
|
|
|
|
|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
|
|
|
|
|
|
| 化合价的计算
|
|
|
|
|
|
| 化学用语的书写
| 21
| 21
| 21
| 21
|
| √
| 物质的分类
|
| 22
|
|
|
|
| 物 质 的 变 化 |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
|
|
|
|
|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
|
|
|
|
| 质量守恒定律
|
|
|
|
|
|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 23.24.25
| 23.24.25
| 23.24.25
| 25
| 23.27
| √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
|
| 22
|
| √
| 复分解反应
| 25.29
| 25
| 23.24
| 25
|
| √
| 燃烧
|
|
| 25
| 24
| 21
| √
| 常 见 的 物 质 | 空气的组成成分
|
|
|
|
|
|
| 水资源利用及水的净化
| 27
|
|
|
|
|
| 溶 液
| 溶液的酸碱性、pH值
|
|
|
|
|
|
| 溶解度
| 22
| 25
| 22
| 25
| 22
| √
| 溶质质量分数
|
| 25
|
|
|
| √
| 碳及其化合物
|
| 23
| 25
|
|
| √
| 金 属
| 金属和酸反应
|
| 24
|
|
|
|
| 金属及合金
| 23
| 29
|
| 23
| 24
| √
| 酸 碱 盐
| 酸碱盐的性质
| 24
|
|
|
| 29
|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25
|
|
|
| 29
| √
| 化学肥料
| 25
|
|
|
|
|
| 化学与生活
|
|
|
|
|
|
| 计 算 | 关于溶液的计算
| 22
| 25
| 28
|
|
| √
|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 23
| 24
|
| 23
|
| √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23
| 24
|
| 23.24
| 27
| √
| 化 学 实 验 | 常见实验仪器
| 28
| 27
| 27
| 26
|
| √
| 基本实验操作
| 26
| 26
| 26.28
|
|
| √
|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
| 27
| 28
| 28
| 26
| √
| 物质的鉴别
| 25.29
| 28
| 29
| 29
| 29
| √
|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
| 25
|
|
| 25
| √
| 实验探究
| 28
| 29
| 27
| 27
| 28
| √
| 实验方案设计
| 29
| 28
| 29
|
|
| √
|
试卷分析 从2007——2011年的试题对比中(附表中数字表示当年试卷题号),我们不难看出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的确是保持相对稳定的,无论题型、题量、难度等都变化不大,而且不少内容几乎是每年都考。因此切实搞好试题研究,对于后期备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每年的命题规律,近5年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 1、凸显基础性,始终还是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主体,突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容易题一般都在40分左右,中等难度题一般都在50分左右,较难题不会超过10分。 2、不断加强对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查力度,重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而且本部分只会强化,不会削弱。)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描述信息或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能运用控制变量、控制条件的方法来解释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逐步强化对学科基本观念的考查。即:物质的元素观;物质微粒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分类观;物质结构观(物质结构的层次性、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化学价值观。 4、突出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其中包括:化学实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法;物质分类研究的方法;元素、单质位、构、性相互依存的认识方法;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用途、存在、制法相互依存的认识方法;实验观察方法——有序观察;实验方案设计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记录方法——记录表格设计、描述语言;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比较、归纳、概括方法等等。 5、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其中2007年中考试题中有37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2008年中考试题中有35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2009年中考试题中有30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2010年中考试题中有46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2011年中考试题中有52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
备战中考 备考招数 经历了一模和无数测验后,不少考生此时的心情有波动,这很正常,但最重要还是要有积极稳定的心态,不要“听风就是雨”,最好的心态可概括为六个字:比一比,想一想。“比”客观上存在的差距,“ 想” 主观上能努力的方向。 广州中考的化学题不太难,但要打中要害拿高分有难度。首先要研读好课本,但不是各个单元去复习,而是要把各个单元串起来,课本的习题和拓展性的资料都很重要;其次应对考试还是要贴近考纲,什么知识点最薄弱,那就针对性去做。一方面是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一方面是题型的归类。可以概括为“基础靠课本,技巧靠考纲”。这个时候,应该平稳地面对平时的测试,找各个学校的模拟题来做,但不要陷入题海,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不要贪多和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注意事项 (1)梳理双基形成网络不搞题海战。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初三的学生才学习了一年,内容不会很多,考生一定要有充分的信心,克服紧张情绪,在复习时注意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抓好基础,千万不必乱做,滥做各种难题,超纲题,不搞题海战。 (2)重视能力控制难度讲规范训练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有一些原创性题目,今年仍有一批这类试题。这些考题不可能在哪一本习题集上做到,学生如果只热衷于做成千上万的题目,而缺乏深刻的思考理解,就不会解决新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答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从中掘出现象背后的化学本质,找出正确答案。 (3)掌握技能注重原理探究开放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实验技能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实验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复习:(1)实验目的是什么;(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3)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4)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5)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总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原理要过关。除此之外,尤其要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 考试技巧 化学考试历年来的题型相对比较稳定,但不排除有新题出现。答题时,不要赶速度,小心元素符号、方程式等作答的规范性。遇到难题不要慌,要学会拆题, 想想题目可以分解成什么子问题,再回顾知识点,心态平稳,想到多少算多少。 这个时候,要像拿一面镜子看自己一样,弄清楚自己有什么不足。平时不要养成敷衍考试的习惯,很多学生平时计算习惯用计算器,但考试是不允许的,所以提醒学生不要宠了自己,平时练习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用计算器,要进行仿真考试。
CV陈伟老师:2012广州中考化学命题预测及5年命题规律总结.doc(149.5 KB, 下载次数: 360)
CV陈伟老师:2012广州中考化学命题预测及5年命题规律总结.pdf(351.88 KB, 下载次数: 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