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上海中考政策指南   2016上海中考大事记   上海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家长频道   返回首页

中考上海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11-15)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9-06 10:31:17

标签:中学生 古诗文 阅读大赛 初中组说两句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1-5)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6-10)

  11.★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1)哀。(2)夫子(3)式而听之。使(4)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5)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6)。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7)也?”曰:“无苛政(8)。”夫子曰:“小子(9)识(10)之焉,苛政猛于⑾虎也!”

  (选自《礼记》)

  【注释】

  哀⑴:极伤心。(2)夫子:指孔子。(3)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4)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使:让,派。(5)壹似:很像。(6)然是这样。(7)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8)去:离开。

  (9)苛:苛刻,暴虐。(10)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⑾识(zhi):同“志”,记住。⑿于:1)在;2)被;3)比。

  【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阅读训练】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本文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12.★自护其短

  北人⑴生而不识菱⑵者,仕于⑶南方。席上啖⑷菱,并壳⑸入口。或⑹曰:“啖菱须去⑺壳。”其⑻人自护其短⑼,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⑽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⑾菱生于水而⑿曰土产,此坐⒀强⒁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3)仕(于):(在)官,做官(4)啖(dàn):吃(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6)或:有的人(7)去:去掉(8)其:这(9)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10)欲:想(1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12)而:却⒀坐:因为⒁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参考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阅读训练】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13.★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①。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②还邸③,使门人往,以一金④易⑤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⑥。公曰:“向⑦观砚有鸲鹆⑧眼,今何⑨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⑩石工,幸⑾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②既:已经。③邸(dǐ):官办的旅店。④金:银子。银二十两称为一金。⑤易:交易⑥是:对的。⑦向:以前。⑧鸲鹆(qúyù):鸟名,俗称“八哥”。⑨何:为什么⑩值:遇到。⑾幸:幸好

  ⑿大:非常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阅读训练】

  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

  14.★米芾索帖

  米芾(fú)诙谲①好奇。在真州②,米芾尝③诣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⑤《王略帖》示⑥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易⑦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⑧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⑨大呼,据⑩船舷欲坠。攸遽⑾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

  【注释】

  ①诙谲(huījué):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尝:曾经。④诣(yì):到...去。⑤右军:即王羲之。⑥示:展示。⑦易:交换。

  ⑧某:我。⑨因:于是,就。⑩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⑾遽:立刻。

  【参考译文】

  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请求用他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思想上认为很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再活了,就跳入这个江中死去。”于是米芾大叫,抓住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将东西给他。

  【阅读训练】

  上文中米芾采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米芾用假装投河自杀的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15.★冯相与和相

  冯相与和相俱⑴为朝中⑵重臣。一日,和相谓⑶冯相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其左足示之,曰:“九百钱。”和性急⑷,顾⑸谓小吏云⑹:“吾靴何以耗⑺一千八百钱?”因诟⑻小吏,疑其有贪。既而⑼冯徐⑽举其右足曰:“此亦⑾九百。”左右⑿哄堂大笑。

  (据《归田录》改写)

  【注释】

  ⑴俱:皆、都⑵中:里面的⑶谓:对....说⑷急:急躁⑸顾:回头看⑹云:说⑺耗:花费;耗费⑻诟:责备⑼既而:接着⑽徐:慢慢的⑾亦:也⑿左右:身边的侍臣

  【参考译文】

  冯相和和相都是朝中的重臣。一天,和相对冯相说:“你新买的靴子,它值多少钱?”冯相抬起他的左脚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个铜钱?”于是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紧接着冯相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个铜钱。”身边的侍臣都哄堂大笑。

  【阅读训练】

  从文中看出,冯相具有怎样的性格?

  幽默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上海中考网,2016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扫描关注微信

    中考网微信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查分
  • 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分数线
  • 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真题

[2016中考]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作文

[2016中考]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现场

上海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4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2014版《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说明

自主招生

自招方案

中考体育

特长生

中职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家长

期中试题

中考高分

杯赛竞赛

新知杯试题

大同杯试题

天原杯试题

白猫杯试题

中环杯试题

数学联赛试题

重点高中

格致中学

大同中学

上海中学

七宝中学

南洋模范

立达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状元

中考志愿填报

欢迎关注中考网微信! 收藏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