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上海中考政策指南   2016上海中考大事记   上海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家长频道   返回首页

中考上海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丑奴儿》考点整理

来源:上海爱智康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7-02-20 14:11:19

标签:2017年中考 中考语文说两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他的豪放词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选自《稼轩长短句》。“丑奴儿”为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为题目。(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重要注释:

  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2.层楼:高楼。

  3.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7.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年轻时登高远眺,气壮如山,不知愁苦。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其涉世未深。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前一个“爱上层楼”,指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于是故作深沉,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来作诗。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2. 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而今历经艰辛,饱尝忧患,满腹抑郁、深沉的愁苦。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曾经年少轻狂,故作深沉,如今愁到极点却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洒脱,实则内心沉重,充分表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上海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17年中考原创征文活动,等你拿大奖
  • 2017年上海中考考试时间安排
  • 2017上海中考自主招生

[2016中考]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查分

[2016中考]2016上海中考特别策划之中考分数线

上海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4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2014版《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说明

自主招生

自招方案

中考体育

特长生

中职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家长

期中试题

中考高分

杯赛竞赛

新知杯试题

大同杯试题

天原杯试题

白猫杯试题

中环杯试题

数学联赛试题

重点高中

格致中学

大同中学

上海中学

七宝中学

南洋模范

立达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状元

中考志愿填报

欢迎关注中考网微信! 收藏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