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6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高分经验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读后感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2-21 18:41:02

标签:2017南京中考 中考语文复习 语文知识点说两句

  《外国诗两首》读后感-初中九年级语文

  读莱蒙托夫《祖国》有感

  “有我”才能不盲从

  (说明:本文为转贴,出处不详)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在1841年写下了抒发自己对祖国“奇异的爱情”的《祖国》。

  诗人借对俄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像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夜色,像灯火、马队、打谷场、草房、舞蹈等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崇高的、纯洁的、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最本质的、“不知为什么”的热爱。这是一种真爱。如不联系创作背景,读者只会感到诗人对祖国的爱是热忱的,真挚的,还会感到诗的第一节诗人对“鲜血换来的光荣”“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远古时代的神圣的语言”的否定是极难理解的。

  《祖国》创作的具体动机,课本中已交代的很清楚:“1839年有位诗人(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的诗(“一首”后恐漏“名为”等同类词语),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东正教:亦称“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都教三大派别。后正教分别为东西两派,东派在十六世纪末于莫斯科设立大主教后,逐渐形成了使用南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控制利用,成为沙皇俄国对内统治压迫人民,对外进行侵略渗透的工具。)的虔信。

  沙皇集团的御用文人也曾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由此,我们感到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与沙皇政府宣传、称榜的“正统”的爱国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是截然相反的,何以至此?缘于莱蒙托夫在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上做到了“有我”。

  所谓“有我”,就是指观察,认识和评价事物依自己的世界观而行,有独立而清醒的观点和见解,不盲从于他人。

  就莱蒙托夫而言,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阶段──贵族时期(1825~1861)。沙皇统治虽然很严酷,十二月党人运动(十二月党运动: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部分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的贵族青年,由于不满沙皇的残酷统治,而发动了反对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终被沙皇镇压,但对俄国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解放运动的起点。)被镇压,但十二月党的影响却在不断扩大。

  莱蒙托夫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贵族青年,热情澎湃的诗人,像他崇拜的普希金一样,思想上是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的。他反对沙皇的专制暴政,渴望自由,同情人民。同时,他借作品反映自己的思想。

  莱蒙托夫因为“有我”而写出了不朽的《祖国》,我们现在诵读这首诗,为其中的艺术之美所熏陶,为其中的爱国热情所活动,除此之外,不更应学习莱蒙托夫的“有我”来读《祖国》,来理解我们现今的爱国主义吗?

  换言之,莱蒙托夫没有盲从他那个时代“正统”的爱国主义,我们也不能盲从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而要站在我们时代,社会的立场上去认识、理解爱国主义,做到“有我”。

点击查看: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考点练习总结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南京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16年南京中考真题及答案策划
  • 2016年南京中考作文策划
  • 2016年南京中考现场策划

[专题策划]2016年南京中考分数线策划

[专题策划]2016年南京中考查分策划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杯赛竞赛

华杯赛试题

数学联赛试题

希望杯赛试题

学而思杯试题

重点高中

南京一中

南师附中

中华中学

金陵中学

南京外校

南京三中

初中试题库

一模试题

二模试题

中考真题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状元

中考志愿填报

关注中考网微信,将中考资讯一网打尽!! 收藏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