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注册

本帖最后由 费新斌 于 2011-12-21 01:14 编辑

                                    期末化学试卷全解析
   最近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小费老师】期末化学指导”贴中问我期末考试的考察范围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为解决各位家长的疑惑特发此贴!且看【小费老师】分析期末化学试卷!
   首先,总体上看,本次期末考试,各区统考,考察范围是一至八单元,主要考察氧气与空气、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这个在指导帖中已经有过讲解。下面我从一张化学试卷的入手解读期末化学所考察的知识点及题型。
  期末化学试卷必定呈现出中考化的特点,出题形式,题目类型和难度分布等,都高度与中考吻合。
  一张中考化的化学试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题。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来说,前面24题,只要注意做题方法,全对没有困难,那出现难度的就在25题。一般有这么几种题型。
     1.技巧型小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均值法、差量法和守恒法的应用。例如:
     1.(西城)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 和SO2。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       B30            C50           D70
     2.图像题,主要考察气体产生速度的图像题,例如:
          例2(东城)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图片1.jpg
   
      3.表格题,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
     例3 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
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
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 W的质量比为2 :3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 :1

  第二个部分为填空题,26题~33题,这些题目是真正拉开分数的题目,特别是推断题和探究实验题。总观近几年的期末试卷,虽然每年考察的内容不一样,但总结起来,一般考察形式如下:
   第26题,化学与生活;第27题,考察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8题,燃烧和灭火;29题,金属,此题难度一般在最后一问,特别是流程图型题,要求学生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滤液的成分,考察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还有水的净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题目也是常出现的内容了,希望各位考生注意!
  第30题,是推断题,每年不变。推断题是化学特有的题型,很多同学比较怵这种题,但是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总结“题眼”,搞定这类题没有问题。题眼也就是我们说的,比如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和物质之间反应的规律等。
  
   从第31题开始,31题,32题,33题是三道实验题,分别是基础计算题,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方式,仪器的名称等。第32题,是一道小的综合实验题,6分;第33题,是衡量一张试卷好坏的标准,为实验探究题。总结有如下类型的题目
  1.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2.探究催化剂。比如,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做实验探究题一定要记住下面三句话
    a.实验目的是灵魂;
    b.猜想和结论是一致的,结论是猜想的肯定;
    c.设计方案步骤与题目的步骤在语言描述上一致,不能自己编写。
  3.探究燃烧条件;
  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类题目要注意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主要考察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6.探究金属活动顺序,主要考察对金属活动顺序三个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个部分,第34题,第35题为计算题。第34题为基础计算题,3分,注意规范步骤拿全分不难。第35题是综合计算题,对于计算不好或者平时练习量不足的同学来说,失分严重。总结第35题,一共分为两类:
  a.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生活中元素结合的一类题目,例如求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b.混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要求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求质量。例如求碳酸钙样品的质量分数。这样的题目要两点:
   第一、一般通过前两次数据和最后一次的数据,分析出谁完全反应了,完全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用来做计算;
   第二“没气找气”,利用反应前后的差量得到产生气体的质量,用来做计算。
  
      呕心沥血,写完这个帖子,希望大家顶起来,多留言,让更多的学生、家长看到!

  









                                          



已有 5 人评分金币 理由
今天我在家 + 5 很给力!
可可霓 + 5 很给力!
flgj + 50 很给力!
foxdoudou + 50 赞一个!
心萍 + 50 很给力!

总评分:  金币 + 160   查看全部评分

学而思中考名师,熟知北京中考命题特点、中考政策。家长帮论坛粉丝数量2602人,各类高质量原创文章近50篇。个人微信号“zimoo1111”,欢迎添加好友。
2011-12-15 19:11 只看该作者 2#

太感谢小费老师了!
点赞
2011-12-15 19:25 只看该作者 3#

好好阅读了,非常有用。
点赞
2011-12-15 19:51 只看该作者 4#

感谢老师的资料!谢谢!
点赞
2011-12-15 19:58 只看该作者 5#

感谢老师,这么认真。谢!
点赞

京常    

等级:高中一年级 私信 14

2011-12-15 20:41 只看该作者 6#

:lol:lol
点赞

:D谢谢!
点赞

感谢!小费老师能否在辛苦一下,祥解各题。谢谢
点赞
点评

费新斌 发表于 2011-12-16 00:27  详情  回复

例3.难度不大,但要看清题目,题目问的是不正确的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中,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得到Y=2+1+16+16-17-6-11=1.反应前后物质Y的质量不变,则Y可能是催化剂,A正确;

费新斌 发表于 2011-12-16 00:19  详情  回复

例2:图像题,首先看清横纵坐标,再看坐标系中各线段的意义,期中斜线的斜率表示产生气体的速度,斜率越大,产生气体速度越快。横线表示反应停止,横线对用Y坐标的值,表示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

费新斌 发表于 2011-12-16 00:13  详情  回复

例1:考察学生对极值法的掌握,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假设混合气体全是CO和SO2和混合气体全是CO2和SO2时,分别计算出SO2的质量分数,进而求出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分数的范围! 1、当混合气体全为CO和SO2时: CO的含量

2011-12-15 22:24 只看该作者 9#

一定认真阅读,{:1_1:}
点赞
2011-12-15 22:36 只看该作者 10#

顶一个
点赞
2011-12-16 00:13 只看该作者 11#

我考一五六中学 发表于 2011-12-15 21:10
感谢!小费老师能否在辛苦一下,祥解各题。谢谢

例1:考察学生对极值法的掌握,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假设混合气体全是CO和SO2和混合气体全是CO2和SO2时,分别计算出SO2的质量分数,进而求出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分数的范围!
1、当混合气体全为CO和SO2时:
CO的含量是:24%÷ 12/28=56%
SO2的含量=100%-56%=44%

2、当混合气体全为CO2和SO2:
CO2的含量是:24%÷12/44 =88%
SO2的含量=100%-88%=12%
所以SO2的质量分数在44%到12%之间.
故选B
点赞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理由
foxdoudou + 10 小费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WXYL 发表于 2011-12-17 14:02  详情  回复

多谢老师

2011-12-16 00:19 只看该作者 12#

本帖最后由 费新斌 于 2011-12-16 00:19 编辑
我考一五六中学 发表于 2011-12-15 21:10
感谢!小费老师能否在辛苦一下,祥解各题。谢谢


例2:图像题,首先看清横纵坐标,再看坐标系中各线段的意义,期中斜线的斜率表示产生气体的速度,斜率越大,产生气体速度越快。横线表示反应停止,横线对用Y坐标的值,表示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所以a中氯酸钾的质量大于b中氯酸钾的质量,因此a固体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大于b中产生的气体质量,同时由于b中混有催化剂,因此b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快,斜线斜率大,故选择第一个图形。
点赞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理由
foxdoudou + 10 小费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WXYL 发表于 2011-12-17 14:05  详情  回复

多谢老师 认真学习

2011-12-16 00:27 只看该作者 13#

我考一五六中学 发表于 2011-12-15 21:10
感谢!小费老师能否在辛苦一下,祥解各题。谢谢

例3.难度不大,但要看清题目,题目问的是不正确的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中,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得到Y=2+1+16+16-17-6-11=1.反应前后物质Y的质量不变,则Y可能是催化剂,A正确;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Z和物质W的质量减少,只有物质X的质量增加,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正确;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10g,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5g,所以参加反应的两者之比为2:1,C选项描述错误,故答案选C;D答案很明显正确,不做解释。
点赞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理由
foxdoudou + 10 小费

总评分: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zjxlrx    

等级:小学五年级 私信 23

2011-12-16 06:36 只看该作者 14#

谢谢老师!
点赞

太感谢小费老师了!分析的真棒
点赞

  •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