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0|回复: 4

武珞路中学201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1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珞路中学201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105911_4d63267fd3c41.rar (28.49 KB, 下载次数: 8)

145423_4d22c41f189f1.jpg

145423_4d22c41f189f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损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并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并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有删改)
          6.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水井和乡土文化B.水井和宗教文化
          C.水井和文学创作D.水井和符号文化
          7.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8.联系上文,说说下面和水井文化无关的一项()
          A.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
          B.传说康熙皇帝要嘉奖王家,但是王家不愿出来为官,康熙皇帝就在京城专为王家造了一处府邸,府邸完工后,康熙亲自验看,见那府邸布局井井有序,下旨命名为"王府井大街"。
          C.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D.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园情谊,"一井相连"。
         
                最后一页: 4d632722a4591_5.shtml (50.83 KB, 下载次数: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13: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露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则有去国怀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感极而悲者矣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敏而好学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11.对所选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三段文字均出自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第②③段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而喜的心情。
          C.第③段中的"心旷神怡"一词,在今天已作成语使用,且意义没有变化。
          D.第②段先写景,后抒情;第③段先抒情,后写景。两段都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7分)
          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⑴句2分;⑵4分)
          ⑴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填空。(共8分。每空2分。)
          ⑴竹喧归浣女,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⑵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杜甫《蜀相》)
          ⑶安史之乱时,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
          ⑷老王一直爱好唱歌,退休后在社区里组织了一个老年合唱团,快乐的生活让老年朋友们越活越年轻。老王由衷地感叹:"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最后一页:武珞路中学2011年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回到首页:下载这套试卷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13: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
          壶口,壶口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4.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3分)
          15.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16.文中语句,有着最为鲜明的语言特点。请联系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17.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现内容。生活中,你能根据一个自然景物联想到什么呢?试谈谈自己的想法。(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武汉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你准备做一次校园调查,请为调查问卷"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现状调查"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19.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从中归纳出呈现的问题。(3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主动回答被动回答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小学生35488.5%266.5%
          初中生30676.5%7218%
          高中生22857%11829.5%
          20.课上,小明每次都是默默听课,也不举手发言。课下,小明却能就老师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作为同桌,你发现小明其实对老师课堂上的提问都是了然在胸的,就是不喜欢举手发言。此时,你该怎样劝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红杉树雄伟高大,没有人不为之惊叹,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根扎得越深,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植物界的巨无霸红杉的根却散布在土壤的浅层中,原来,红杉总是相伴而生,他们的根交缠叠绕,紧紧相连,既方便快速吸收水分和养料,又能使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来向上生长,直到八九十米,30层楼那么高。
          是什么成就了红杉呢?请从红杉生长的启示上,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最后一页: 4d6b6f93e5706.shtml (47.54 KB, 下载次数: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15: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1.B2.B3.A4.C5.D6.D7.C8.B9.B10.D11.D
          12.⑴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水。
          ⑵登上这座岳阳楼,就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的感觉,荣耀和屈辱都忘记掉了,拿着酒对着风,他们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13.⑴莲动下渔舟⑵隔叶黄鹂空好音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⑷谁道人生无再少
          14.【答案】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评分标准:答出"得到了释放的舞台",得1分;答出"造就出"和"伟大和不朽",得2分。共3分。
          15.【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6.连续六个"是一种",运用排比,联想丰富,气势磅礴。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评分标准:能明确排比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得2分;能概括内涵,点出情感,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7.第一问:【答案】象征。或:托物言志。第二问:【答案】文章借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联想到雪地的梅花,感觉到铁骨铮铮的气节美。
          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1分。第二问能答出"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即可得2分。第三问联想的景物想到内在的气质美1分
          18.①作为中小学生,你现在认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方法有哪些?
          ②你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般是多少?
          ③为了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你想过什么具体的方法没有?
          ④你是如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的?
          ⑤提高课堂效率和做好课堂笔记对你来说作用大么?
          19.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或: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语意相近即可;从两个方面回答的计3分,只答一个方面的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20.小明,你下课的时候给我讲解的问题真的是太好了,而且有些观点看法很新颖独到,这让我受益不浅。可是,你上课的时候一言不发,要是你举手发言,让大家分享你的看法,那该多好呀!以后,积极举手发言好么?(有称呼1分,有赞赏小明的内容1分,有征求语气1分)
          21.作文按照中考的标准评定。切合题意的40分之上,符合题意的30分以上,基本符合题意的24分以上,偏离题意的15分以下。
          切合题意:团结、合作是有所成就的基础。
          团结是彼此相依,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合作是彼此不分割,紧紧相连。只有合作团结才能产生力量。团结合作可以彼此促进,更好、更快的达到目的,团结合作之后必定汇聚更多的好处,成就必定更大;团结合作,是成就事业的根本。
         
                回到首页:下载这套试卷答案
         
        相关文章
          09-10(上)武汉粮道街厚朴中学八年级数学12月份月考试卷
          2009-2010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5月调考物理试题
          武珞路中学2011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13:47 , Processed in 0.077768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