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中考语文:阅读题万能答题公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7 13: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乘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章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节奏感、音韵美等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掉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4:54 , Processed in 0.0701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