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课风雨中我在成长》教学设计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31 15: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层次:本课的生活专题是风雨中我在成长,分为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第二个项目是挫而不折、积极进取。第一个项目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人生难免有挫折,第二层是挫折是把双刃剑。第二项目有五个小层次(实际上是如何面对和战胜挫折)。
          二、本课教学:1、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2、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3、布置学生事先进行准备。4、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三、本课活动的处理意见:1、照着用,但要尽量做到深层次分析。2、舍弃,以其他形式课后组织。3、补充新的活动和资料。4、改造:变化形式,如辩论改讨论。拓展内容,如多个案例。可以舍弃一些内容。换更有时代感的资料。
          四、教学
          第一项目: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1、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的建议,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的教学方式,有条件的话,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制课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挫折的普遍存在,以及带来的影响。
          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搜集资料,课堂上展开讨论和辩论,通过激烈的碰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揭示道理。
          2、准备:学生要收集有关挫折的案例,并结合自身典型的例子,查阅有关的理论知识。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要多搜集资料,有条件可制课件。
          3、简要过程及注意问题:课程的导入可以利用成龙的《真心英雄》的歌曲让学生欣赏,指出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或者引用课本的引言。也可以用普通学生的例子。注意尽量不要用名人的例子,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他们会认为只有名人才会有挫折,普通人没有。
          利用课本的活动,四个同学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重新设置情景,比如一位同学伤心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可能不来上学了,因为家里…”
          一位同学拿这试卷痛哭流涕“我为什么老是不及格?”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
          让学生放开去谈,学生基本能谈出感受和说出目标没有实现。老师对学生及时鼓励和及时的点评,最后归纳挫折的含义。注意一定要求学生看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挫折有大小、时间长短、感受不一样,不管大小、时间,都是挫折,解决大事是挫折的误区。
          然后让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经历过的挫折,增加同学的体验。也可以说出搜集的资料,同学们会列举名人的例子。老师进一步指出无论对谁挫折是普遍的。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贝多芬、司马迁、小王的活动设计,参考相关链接,讨论他们遇到的挫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同时设置疑问生活中有没有从来没经历过挫折人?为什么会有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呢?使学生产生碰撞。在学生发言中师生共同总结,造成挫折的因素很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而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不经历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注意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挫折不是一件好事,为下面的知识作铺垫。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普通人
          造成挫折的因素
          学校因素 无法避免——人生难免有挫折
          家庭因素伟人
          个人因素
          既然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前面是同学们感受到挫折不是什么好事,这里出示巴尔扎克的名言“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形成疑问,让同学们展开辩论。注意辩论可以提前准备,分成正方和反方,先陈述观点,然后激烈碰撞,寻找漏洞,予以攻击。最后总结抓住中心,加强自己的观点,痛击对手。或者分阵营即兴辩论。不管怎样,通过激烈的碰撞,形成辩论后的思考。感觉对方的观点也有道理。揭示挫折是把双刃剑。注意要看课本的读一读,并树立观点,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但经历挫折不一定成功。必须是强者,同时承上启下,要面对挫折,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最后让同学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时间允许,可在成龙的歌声中结束。
          第二项目: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思路和第一项目相近,有一个建议,这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并说说是如何克服的,基本上能总结出战胜挫折的前四个方法,就是最后的方法积极进取、探索创新需要老师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者自己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编者由于培训时间短促,分析比较仓促,我们记得笔记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解,写得也比较肤浅。我想老师们仅做参考加上自己的创新工作,一定能把新教材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5:48 , Processed in 0.09115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