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结论
|
引申结论
|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二至日达到极值。
|
恰好出现极昼(夜)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
自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自12月22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
太阳直射点向南(北)移动,南(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
赤道上各地昼长始终为12小时。非赤道上各地只有二分日时昼长才为12小时。
|
同一地点,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日期,距离春(秋)分日越近。
|
同一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之和为24小时
|
同一地点,在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相等。
|
同一地点,在关于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长之和为24小时。
|
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等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
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等的两地,其昼长为24小时。
|
同一纬线圈上,昼弧被12:00经线平分为上午和下午,夜弧被0:00经线平分为前半夜和后半夜。
|
昼长=24小时-夜长=昼弧÷15°/h=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2
|
一年中,2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3小时13分,最小值为10小时47分;4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最小值为9小时9分;60°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最大值为18小时29分,最小值为5小时31分。
|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同一日期,昼长越接近12小时(或日出时刻越接近6:00,或日落时刻越接近18:00)的地区,其纬度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