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回复: 0

10位尖子生不传之秘:傻做题不如巧听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14: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尽量调动所有五官感觉。
       
          听:80%听老师讲课的重点,20%听老师对此概念或该问题的解释。听有听的学问,不要漏听和错听知识重点。重视听老师提问,当老师提问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听老师对问题的深入解答。
       
          动脑:集中注意力,避免开小差,老师讲第一步时,看你能想到第二步吗?要从宏观角度来看老师的思维,要弄清老师为什么这样讲,重点注意老师重复讲解或者多次强调的地方。
       
          动手:避免40分钟的上课时间,也记40分钟笔记,因为你将50%的注意力用在了记笔记上,却忽略了深入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尽量在书上划出老师讲解的重点,把重点词语和解题思维直接写在课本边上。
       
          火眼金睛:一堂40分钟课,要70%看老师黑板,15%跟着老师的思路看书,15%记笔记。可见看黑板的重要性,要注意老师的板书,老师为什么在黑板写上这个知识点,老师全部的板书结构其实就是本节课知识结构图,以后复习就要观看这张图来复习。
       
          口记:遇到像历史、自然与社会、地理、英语这些偏记忆的科目时,老师会当场让你记住某个单词、词语或一段话,这时候最好动动嘴唇,或小声读出来,眼脑口心四合一的效果是最好的。
       
          2、万事化简,符号助记
       
          这些尖子生记忆力是好些,但是并没有达到那种记忆很强的地步。他们根本不可能强到上课记住老师每句话的地步。(这10位尖子生,除了一位天生记忆超强的人,上课光听,笔记都不做,照样每门课都能考满分,这种少数人不列入分析),所以听课必须要记笔记。
       
          比如上英语,要记住那些词性的各种英文简写,比如名词用n,形容词用adj,副词adv,动词v等等。
       
          记笔记有利于长期记忆,加进去一些符号,也可以自创含义,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意思,省去很多繁琐的释义。
       
          遇到重点语句时,可以用波浪线;遇到重点词时,可以用三角号标注;疑问问题,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理解的符号都可以用。
       
          3、只记要点
       
          这10名尖子生,均认为,有必要的听;觉得早已经懂了或没有多少价值的部分,可以不怎么用心听。
       
          要善于抓住老师的讲课重点,老师讲课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举了很多例子,有时候说的一些解释和教材无关,学生不要全盘接受。只记学习重点和难点,灵活去掉无用信息。抓住要点听课,比全盘都听的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我10年前应一家单位邀请,利用心理测量标准,做过心理与记忆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4、提前预习,主动参与
       
          这10名尖子生都是,都擅长积极举手发言。根据我教学实践,发现一部分被动听课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占大多数。
       
          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转,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点很重要。
       
          上新课前这些尖子生无一例外得都会预习,会将不懂的问题提前写下来,上课专门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性极强。如果还没有懂,就要举手提问了。
       
          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有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5:41 , Processed in 0.07595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