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回复: 2

[练习题]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20 1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上地球之巅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耸立___ 缭绕___ 峰巅___ 摄氏度___
          滞留___ 崎岖___ 窒息___ 轮廓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济( )___颤( )___绕( )___散(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三.成语填空
          养精蓄( ) 斩钉( )铁 异口同( ) 齐心( )力
          勇往直( ) 步( )艰难 头( )眼花 腰( )背痛
          四.课文内容填空
          1.即使有( )的体格,( )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 )的大风雪,神经不敢( )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 )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他们的四肢更加( )了,他们的行动更加( )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8-20 1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七.假如你是登上顶峰三位队员中的一员,返回时,你读到刘连满同志的短信,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读着短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1969年7月6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所在的梅力特岛上,冯·布劳恩博士亲临控制中心。上午9时32分,布劳恩博士为他设计的“土星”5号火箭下达了“倒计时”的指令。身高110.6米、全重2930吨的“土星”5号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吐着火舌,划破长空,满载着人类的希望,飞离地球,向着人们向往已久的“月宫”飞去。
          ②发射后9分11秒,第二级火箭脱离,第三级火箭第一次点火。11分40秒,第三级火箭熄火,飞船脱离地球轨道,进入狭长的地月过渡轨道。发射后3小时6分,指令舱和服务舱与第三级火箭分离。指令舱驾驶员麦克尔·柯林斯把飞船调转180度,然后把指令舱端的锥状对接杆,慢慢地准确地插入登月舱的接孔。接着,埃德温·艾德林,这位宇宙工程学博士卸下登月舱和指令舱间的封闭隔板,接通电缆,完成了全部对接工作。发射后4小时10分,第三级火箭与飞船彻底飞离。登月舱向着月球不顾一切地飞了过去。
          ③月球的怀抱有多温暖?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地球上亿万人的眼光都通过电视屏幕紧紧盯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格林尼治时间21日2时56分(美国东部时间20日2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放下,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荒凉的月球。接着,艾德林也开始在月球行走,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先踏足月球的人。
          ④他俩在月球那坑坑洼洼的表面上轻飘飘地跳跃起来,这种景象令全球各地的电视观众惊叹不已、欣喜万分。他们那种滑稽的样子,成为世界不朽的形象以及科学无所不能的象征。阿姆斯特朗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出了一大步。”
          ⑤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林在月球表面逗留了两个多小时,他们代表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一个特制的纪念碑,上写:“从地球来的人类于公元1969年7月首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此外,他们展开了太阳能电池阵,安设了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还采集了20多千克岩石和土壤标本,拍摄了地貌照片,并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电视谈话。同时,宇航员麦克尔·柯林斯中校驾驶着指令舱对接后,3位宇航员开始返航。几天之后,“阿波罗”11号安全溅落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中。尼克松总统亲临了负责打捞“阿波罗”11号3位宇航员返航的欢迎仪式。人类的首次登月宣告成功。
          ⑥这一个登月之日被定为美国的法定假日,而我们记得16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日并未被庆祝,今天的登月之日却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滑稽___ ②溅落___
          2.第①段作者采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的作用是:_______
          3.第①段画线句子除了说明“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飞向月球这一问题外,还说明了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慢慢地”一词在表达意思上起了什么作用?
          5.你是怎样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出了一大步”的含义?
          6.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
          7.对“阿波罗”飞船飞向月球成功这件事,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登上地球之颠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靠意志、毅力、协作和牺牲精神来克服困难。 2.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和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有利于突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3.课文中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一张一弛中,给人美的享受。 4.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六.1.景物(环境)描写。突出天气恶劣,暗示登山的困难。 2.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 3.为后文在无氧的情况下登上珠峰作铺垫。 4.气候恶劣,体能下降,严重缺氧,山势险峻。 5.表现探险的艰难,从而衬托出中国登山队员的英勇无比。 6.去掉“中国”不好,因为人类成功地从北坡第一次登上珠峰是中国人创下的记录。去掉了就不能突出这一点。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全文中心。
          七.略。
          八.1.jī jiàn 2.准确、具体。 3.登上月球是全人类向往已久的希望,这次“阿波罗”11号飞船是载着这一希望飞向月球的。 4.把锥状对接杆插入登月舱的接孔,事关登月活动的安全。“慢慢地”一词说明了对接的庄重。 5.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来是说迈入月球虽是一小步,但浓缩了人类研究登月长期探索的历程,标志着人类空间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6.略。 7.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8-20 12: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初一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4bb2ec8c1c61105.shtml (20.57 KB, 下载次数: 16)

                                · 4bb2ebae93dba05.shtml (20.46 KB, 下载次数: 19)

                                · 4bb2eb1eba5c505.shtml (20.89 KB, 下载次数: 19)

                                · 4bb2ea952d97005.shtml (21.77 KB, 下载次数: 13)

                                · 4bb2ea02b22cf05.shtml (21.52 KB, 下载次数: 18)

                                · 4bb2e994d171405.shtml (21.26 KB, 下载次数: 13)

                                · 4bb2e7029036505.shtml (22.78 KB, 下载次数: 18)

                                · 4bb2e68d39f0d05.shtml (22.49 KB, 下载次数: 14)

                                · 4bb2e6265d34405.shtml (24.12 KB, 下载次数: 17)

                                · 4bb2e5b7a2c5f05.shtml (23.23 KB, 下载次数: 10)

                                · 4b8f50b8e50b205.shtml (21.2 KB, 下载次数: 13)

                                · 4b8f5062796e905.shtml (22.44 KB, 下载次数: 16)

                                · 4b8f4fe9e4fe005.shtml (22.56 KB, 下载次数: 19)

                                · 4b8f4f609125e05.shtml (20.09 KB, 下载次数: 10)

                                · 4b8f4efcd3e2905.shtml (19.35 KB, 下载次数: 18)

                                · 4b8f4e8d1d2cb05.shtml (19.15 KB, 下载次数: 11)

                                · 4b8f4e3cca39c05.shtml (21.11 KB, 下载次数: 16)

                                · 4b8f4de468b4205.shtml (20.89 KB, 下载次数: 17)

                                · 4b8f4d6b4742905.shtml (22.52 KB, 下载次数: 14)

                                · 4b8f4cff4c22705.shtml (20.36 KB, 下载次数: 14)

                                ·《短文两篇》

                                ·《真正的英雄》

                                ·《登上地球之巅》

                                ·《荒岛余生》

                                ·《伟大的悲剧》

                                ·《口技》

                                ·《观舞记》

                                ·《竹影》

                                ·《安塞腰鼓》

                                ·《社戏》

                                ·《孙权劝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音乐巨人贝多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邓稼先》

                                ·《木兰诗》

                                ·《土地的誓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最后一课》

                                ·《黄河颂》

                                ·《伤仲永》

                                ·《诗两首》

                                ·《丑小鸭》

                                ·《爸爸的花儿落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一步,再走一步 》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

                                ·《童趣》

                                ·《理想》

                                ·《短文两篇》

                                ·《人生寓言》

                                ·《我的信念》

                                ·《论语十则》

                                ·《春》

                                ·《济南的冬天》

                                ·《山中访友 》

                                ·《秋天》

                                ·《古代诗歌五首》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蝈》

                                ·《寓言四则》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女娲造人》

                                ·《郭沫若诗两首》

                                ·《皇帝的新装》

                                ·《世说新语》

                                ·《诗两首》

                                ·《散步》

                                ·《羚羊木雕》

                                ·《风筝》

                                ·《山市》

                                ·《月亮上的足迹》

                                ·《口技》

                                ·《观舞记》

                                ·《竹影》

                                ·《安塞腰鼓》

                                ·《社戏》

                                ·《孙权劝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音乐巨人贝多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邓稼先》

                                ·《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

                                ·《郭沫若诗两首》

                                ·《皇帝的新装》

                                ·《世说新语两则》

                                ·《散步》《诗两首》

                                ·《羚羊木雕》

                                ·《风筝》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

                                ·《看云识天气》

                                ·《化石吟》

                                ·《古代诗歌五首》

                                ·《山中访友》《秋天》

                                ·《济南的冬天》

                                ·《春》

                                ·《论语》十则

                                ·《短文两篇》《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理想》

                                ·《童趣》课后训练题与答案

                                ·《紫藤萝瀑布》

                                ·《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15:04 , Processed in 0.112977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