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1

[练习题] 《言外之意》练习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22 0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言外之意"试题解析
          近几年,一种分析"言外之意"的试题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悄然兴起。从试题的内容来看,分析语境中的言外之意的试题包括提供图画内容(如2000年江苏泰州中考卷中第9题)和提供文字内容两类。其中以后者居多。提供文字内容考查言外之意的考题,常表现为提供单独的语境(如1997、1998年南京中考卷第24题,2000年重庆中考卷第5题)和结合文章阅读来考查(如1999年武汉中考卷第43题,同年黄冈卷第32题,北京卷第19题与海淀卷第29题)两种类型。
          从题型来看,有的是提供选项备考生选择(如2000年南通中考卷第6题),这类考题难度较小,只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层面:大多数考题则要求考生据语境写出具体的言外之意,这不仅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表达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时,明确试题的设计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效果。
          一、把握语气语调,领会感情
          例1某上级主管对下属职员说:"看看你干的好事!"
          这位上级主管的言外之意是。
          解答此题宜从揣摩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入手,这位上级主管采用的是祈使句,是斥责的语气与口吻,他的言外之意是:"你把事情搞得糟透了!"
          二.补充因果,巧会意图
          先看几道例题:
          例2某国王请阿凡提评论自己的诗,阿凡提规劝他不要再写诗,被关进驴圈,后国王又召见阿凡提看其新作,阿凡提转身就走,国王问他到哪里去,阿凡提答道:"到驴圈去,陛下!"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是。(限10个字内)(1998年南京中考题)
          对例2我们作如下推理分析,便可揭示言外之意:
          国王:
          好诗不好---→关进驴圈
          阿凡提:
          省略内容←---进驴圈
          国王的思考过程是由因及果,而阿凡提的表达则是循果析因,国王所认为的原因就是阿凡提所省略的言外之意。
          三.揣摩喻体,巧悟本体
          有些语句的言外之意,是说话者通过运用比喻来实现的,而且通常只出现喻体略去本体,只要分析出本体,便能悟出言外之意。
          例3《三国演义》中写到晋国司马炎灭吴国、俘虏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命他就座时,司马炎说:"朕设此位久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不要超过18个字)(1997年南京市中考题)
          例4《陈涉世家》中陈涉说:"苟富贵,无相忘。"后遭到佣者讥笑,陈涉叹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此语的言外之意是。
          例5公元975年,北宋军围金陵,当时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请降,自愿去国号帝位、改称藩主以自保,宋太宗赵匡义拍案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宋太宗的言外之意是。
          上述三例的共同之处是说话人都采用设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语境,分析出本体,则说话人的用意不言自明。例3中,司马炎用"此位"(臣子之位)来喻吴国在晋国眼里的地位。灭吴之心萌生已久。例4,你们(指佣者,喻体为燕雀)怎能明白我(指陈涉自己,喻体为鸿鹄)的远大志向呢?例5,一国不存在两主,灭南唐之志不改。
          四.巧化婉言为直言
          直言就是话语所用词汇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地说出;婉言是对于不愿意(或不便)直接说明白而采用相应的词汇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的语句。也就是婉言有言外之意,婉言的言外之意需要用直言来表达。
          例6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晒的被子上也锦上添花了。"
          你听出的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10字内)(2000年重庆市中考题)
          例7请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言。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1999年山西中考题)
          例6、例7限于场合、氛围,说话人均采用婉言来传达信息。例6中刘阿姨考虑邻里感情,用婉言暗示李大华浇花把自己晾晒的被子弄脏弄湿了。例7中双方考虑是外事场合,都采用婉言。美国记者挑畔地暗示中国连纲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国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8-22 1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4eb7a83ce07bd43.shtml (82.23 KB, 下载次数: 7) · 4eb7a2be4d1fa43.shtml (82.83 KB, 下载次数: 9)
· 4eb791a2a28e843.shtml (82.4 KB, 下载次数: 11) · 4eb79d29b6ba343.shtml (83.23 KB, 下载次数: 5)
· 4b907649c8e6f43.shtml (24.84 KB, 下载次数: 9) · 4b9075e7a161043.shtml (25.04 KB, 下载次数: 8)
· 4b90755dab1e943.shtml (26.36 KB, 下载次数: 7) · 4b9074e4f177943.shtml (25.67 KB, 下载次数: 8)
· 4b907443533dd43.shtml (28.86 KB, 下载次数: 9) · 4b9073bd0f5fa43.shtml (24.35 KB, 下载次数: 9)
· 4b907244ee5bf43.shtml (21.06 KB, 下载次数: 10) · 4b90718d8dee043.shtml (21.45 KB, 下载次数: 12)
· 4b9070d53ff5e43.shtml (20.25 KB, 下载次数: 9) · 4b90704d9fecd43.shtml (19.68 KB, 下载次数: 9)
· 4af3b62cb25c243.shtml (21.02 KB, 下载次数: 10) · 4af3b5bbbe53843.shtml (21.4 KB, 下载次数: 8)
· 4af3b55f355e443.shtml (22.64 KB, 下载次数: 8) · 4af3b4954aef943.shtml (22.66 KB, 下载次数: 10)
· 4af3b42d7921343.shtml (21.48 KB, 下载次数: 8) · 4af3b3b4ccc1d43.shtml (20.74 KB, 下载次数: 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想和做》
·《谈骨气》·《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陋室铭》
·《海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秃梧桐》
·《燕子》·《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雨说》
·《香菱学诗》·《沁园春 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2:08 , Processed in 0.09444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