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回复: 1

[练习题] 《诗词五首》练习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8-22 0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题精选
          (一)《观刈麦》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   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4.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           。
          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
          答:
          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答: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义是           。
          4.翻译"端居耻圣明":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三)《行路难》(其一)
          ⒈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
          ⒉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答:
          ⒊ "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
          ⒋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
          (四)《饮酒》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     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              ,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五)《渔家傲》练习题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参考答案:
          (一)1.B
          2.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正面  侧面
          4.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5.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4.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5.白白地看着人家垂钓,心想得鱼而苦无渔具。也是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三)⒈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⒉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⒊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⒋ "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四)1.转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五)1.异
          2.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衡阳雁去指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未勒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后汉书》记载有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8-22 1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4eb7a83ce07bd35.shtml (82.23 KB, 下载次数: 19) · 4eb7a2be4d1fa35.shtml (82.83 KB, 下载次数: 18)
· 4eb791a2a28e835.shtml (82.4 KB, 下载次数: 20) · 4eb79d29b6ba335.shtml (83.23 KB, 下载次数: 28)
· 4b907649c8e6f35.shtml (24.84 KB, 下载次数: 27) · 4b9075e7a161035.shtml (25.04 KB, 下载次数: 16)
· 4b90755dab1e935.shtml (26.36 KB, 下载次数: 19) · 4b9074e4f177935.shtml (25.67 KB, 下载次数: 22)
· 4b907443533dd35.shtml (28.86 KB, 下载次数: 20) · 4b9073bd0f5fa35.shtml (24.35 KB, 下载次数: 16)
· 4b907244ee5bf35.shtml (21.06 KB, 下载次数: 28) · 4b90718d8dee035.shtml (21.45 KB, 下载次数: 18)
· 4b9070d53ff5e35.shtml (20.25 KB, 下载次数: 19) · 4b90704d9fecd35.shtml (19.68 KB, 下载次数: 23)
· 4af3b62cb25c235.shtml (21.02 KB, 下载次数: 24) · 4af3b5bbbe53835.shtml (21.4 KB, 下载次数: 17)
· 4af3b55f355e435.shtml (22.64 KB, 下载次数: 20) · 4af3b4954aef935.shtml (22.66 KB, 下载次数: 20)
· 4af3b42d7921335.shtml (21.48 KB, 下载次数: 20) · 4af3b3b4ccc1d35.shtml (20.74 KB, 下载次数: 2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想和做》
·《谈骨气》·《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陋室铭》
·《海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秃梧桐》
·《燕子》·《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雨说》
·《香菱学诗》·《沁园春 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10:27 , Processed in 0.05312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