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1

北大学霸整理出16张图 搞定语文阅读理解!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9-6 15: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篇要读懂一篇文章,我认为主要靠两点:
       
          一是自身阅历和相关经历带来的与作者相似的感情和体验,其实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则是自身对于作者所使用的意向,双观,表达方式有比较敏感的感觉,其实就是语感。
       
          而第一点,和自身的人生经历与阅历有关,很难通过努力有效提高,毕竟有些感悟是需要靠时间的积淀才能领会得到的。而第二点,则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语感,从而能够更敏锐的领会到作者的意思。
       
          关于提高语感,我主要有这样两个观点:
       
          1、广泛阅读是基础中国文人崇尚含蓄,讲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古人更是麻烦,喜欢用典,使用各种意向,即使是现代文,也往往会有比较含蓄的表达。
       
          比如鲁迅在《藤野先生》里提到“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异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鲁迅为何会一直记得“日暮里”这个名目?联系到中国有句古诗叫做“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不难理解作者此中的家国之情。因此要看懂这些含蓄的表达,需要更为广泛的阅读和积累。
       
          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更需要长久的坚持。而关于的书籍上的选择,我依然认为根据兴趣选择就好,不要抱有过于功利的心态去选,不存在什么“有用”或“无用”之书,学问不是拿来用的。
       
          当然选择书籍的时候还是尽量选择大家之作或经典著作,一来大浪淘沙,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仍然不为人们忘记的书籍一定是真正的“智慧的结晶”,相信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的选择。另一个原因则是,虽然书籍没有有用或无用之分,但是书籍的确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眼界和思想,而作为学生党,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选择这些经历过时间考验的书籍,会更有裨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9-6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无论是阅读哪一类书籍的确都能够从中吸取到养分,但是如果仅就“更好地学习中文这门语言”这个目的来说,纯文学类的书籍会更能够帮助培养语感,甚至可以作为初学者模仿的范本来学习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总之广泛涉猎,深入阅读,坚持不懈,一定会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阅读不仅是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影响一个人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得愉悦充实自我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
       
          2、一定的记忆量是必须的除了广泛阅读书籍,对优秀文段和作品进行记忆也是必须的。在将短期记忆加深到长期的记忆过程中,由于反复重复,无形中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于此同时,在记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作者的行文方式和语言魅力,对自己的写作也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些记忆的片段和诗词等,其实也是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的好素材。因此,一定的记忆量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对写作而言都是必须的。
       
          在闲暇时间,可以将看到的好词句有意识地做个记录,时不时翻看几遍加深记忆。也可以有计划地对古诗词以及高质量的古文进行记忆,古文方面的记忆素材很多,《诗经》、《论语》、《古文观止》,以及很多名家的作品,都可以拿来进行阅读和记忆。现代文则可以在阅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记忆。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记忆只是为了使自己在背诵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中文的语感,其重点不在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而在于理解,切勿死记硬背,本末倒置。事实上,如果已经很熟悉该选段,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背不下来也没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20:39 , Processed in 0.08343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