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7|回复: 2

2016-2017学年初三化学期末考试易错点总结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12-27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化学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学习初期,基本理论和理化性质较多,需要同学们不断反复地加以巩固,部分知识点比较相近,容易出现纰漏,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以下思路及时查正。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主要成分、化学式
       
         

140531_586204abe5c7105.png

140531_586204abe5c7105.png

       
          二、化学中的几类不同的对比
       
          1.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 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 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三、化学符号周围小数字的含义
       

140532_586204ac288f905.png

140532_586204ac288f905.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12-27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同乘异加)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和。
       
          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 =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比。
       
          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五、物质的除杂
       
          1. CO2 (CO) :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网
       
          2. 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CuO  ( C ): : 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4. Cu   ( Fe ):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SO4溶液
       
          5.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 FeSO4 (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六、化学反应现象
       
          1. 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
       
          2.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 铜丝加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 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 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
       
          9 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
       
          (水)。
       
          10. 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 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 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 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5. 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 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7. 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18. 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12-27 17: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重点实验的注意事项
       
          1. 各类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铁丝燃烧: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底部。
       
          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降低温度,吸收白烟。
       
          ③燃烧条件的探究: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试剂选择的标准: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为固态-------故选用红磷。
       
          ②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引起误差偏小的主要原因)
       
          ⅰ. 红磷过量;
       
          ⅱ. 装置气密性良好;
       
          ⅲ. 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③误差偏大的原因:
       
          ⅰ. 红磷深入过慢;
       
          ⅱ. 止水夹未夹紧;
       
          3.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
       
          ①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③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
       
          ④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
       
          ⑤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4. 电解水实验:
       
          ①通入直流电,正极相连的一端生成氧气,另一端为氢气。
       
          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的检验: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加热前选通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②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防止倒吸和被还原的金属再次被
       
          氧化。
       
          ③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④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为了减慢反应速率,选用大理石作为原料。
       
          稀盐酸不可以换成硫酸,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逸出。
       
          分液漏斗的优点:不用液封,反应随开随停。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
       
          7. 铁生锈和燃烧的反应条件的探究实验
       
          有现象的实验组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不同之处即为需要探究的条件。
       
          注重"对比方法"的应用。
       
          对于化学期末备考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400-810-2680.
       
          以下为化学讲座链接【化学期末备考(三)--计算专题】的视频回放。大家可以免费观看。
       
          点击查看: account.activity.detail05.html (13.26 KB, 下载次数: 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5 18:02 , Processed in 0.06398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