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7|回复: 3

中考语文记叙文解题技巧:句子含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1-25 16: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考语文记叙文解题技巧:句子含义
       
          考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通常是指这样几类:(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常见题型:
       
          1、你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文章内容(情节),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7-1-25 16: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例析
       
          1、根据文章的重点段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句
       
          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或总领或总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根据文章主旨,准确推断句子的引申义
       
          引申义,指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3、结合句子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些句子含义隐晦难懂,它们或深奥,或抽象,这就需要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读句子含义的关键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准确捕捉关键词,结合上下文,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4、依据所用修辞手法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有些重要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句子含义表述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7-1-25 17: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题方法
       
          ①明确是要探究句子的"表面意"还是"引申义"
       
          ②找出句中需要解释的"关键词语"。
       
          ③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代入句中,探究理解句子的表面意。
       
          ④结合具体语境和相关背景,进一步探究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例1】
       
          (《致大海》海淀一模2017)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致大海"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7-1-25 1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
       
          "致"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感激、敬仰之情。"大海"象征了冰心博大的爱和宽广的胸怀。文章中冰心在与作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率真、亲切,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以及对作者敢说真话、善待苦难的教导,都表现了她的智慧、仁爱、胆识、乐观,是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高尚人格的体现。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共7分。"致大海"的理解,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扣住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例2】
       
          (《采一把艾蒿回家》石景山一模2017)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150字)(7分)
       
          【解析】
       
          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3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分)语言表达(2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2 15:42 , Processed in 0.0622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