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2

2017中考作文命题趋势解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2-12 18: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提示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的吕毅然老师搜集了2016年全国100多个考区的中考作文题,分析和归纳了2016年中考作文题的共性和特性。综合来看,命题彰显出“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命题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富有时代内涵;从而更加有利于考生写出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了解了2016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对2017年的中考备考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下面我们跟随吕毅然老师的思路一起去探讨中考作文中的命题奥秘!
       
          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
       
          综观2016年中考作文题,体现着稳中有变的规律,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中考作文命题,变的是表述的形式,不变的是命题的规律和写作的主题。综合起来看,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命题作文比例持续升高,话题作文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在2016年笔者收集到的100套试题中,全命题作文35道,半命题作文18道,材料作文11道,话题作文2道(河北卷与山东聊城卷),选题作文33道,主题作文1道(湖北宜昌卷)。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容易看出,命题作文依旧占有绝对的优势,并有持续上涨的势头,话题作文已经被严重边缘化,材料作文依旧占有一席之地,选题作文的考区逐渐扩大。命题采用小作文和大作文结合形式的考区呈递增之势。
       
          全命题作文中,采用“提示导语+命题”形式的较多。提示导语的作用,在于给考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有了这一思路的提示,考生在审题时,就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江苏南通市命题一直坚持“关注自身,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记录成长”这一命题导向,多年来采用“诗意导语+全命题”的形式,今年的作文命题依然先推出导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7-2-12 1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这段导语诗意盎然,引领恰当,直击心灵,考生读后定会顿生亲切感、温馨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对文题“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的构思。
       
          也有的全命题,题目简洁甚至只有一个单音节词,如浙江宁波卷“亮”,这个题目由对“亮”字的几个词典义项引出,这些义项可多角度激发考生思维,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二、“自我”依然是写作的核心
       
          新课标有关于初中生作文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因此,“自我”依旧是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核心。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提示着要写“自我”。
       
          这一母题,又演化出以下几个子题来:
       
          一是自我成长。这里的“成长”,已经抛开了身体的成长这一浅层次,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关注人生的经历,体验精神的成长。河北卷的“不可怕”、江苏连云港卷的“让自己美好”和山东淄博卷的“下次,你会做得更好”,透出对自我精神成长的关注和鼓励。
       
          二是感恩。人的一生,离不开别人的鼓励与帮助,学会感恩,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爱无限传递下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愉悦。如“感谢你给了我更多”(山东日照卷)、“感谢有你相伴”(四川巴中卷)、“你是我最()的人”(安徽卷)等。
       
          三是提倡亲自体验。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问题面前,行动远大于话语。今年的写作命题依然密切关注同学们动手去做、去体验的过程与感爱。如:“我毕竟走过”(重庆A卷)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让我想一想”(江苏南京卷),为体验做好了准备;“学着这样做”(江苏泰州卷),则教给做的方法……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心的感悟来源于生活,而亲自经历,则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四是学会思考。既有对以往生活的追忆,对现实、当前的关注和感悟,也有对未来的理性憧憬和美好展望。对考生而言,分数很重要,“比分数更重要的”(江苏无锡卷)是什么?这一问题,肯定会引起考生的思考。湖北十堰的考题中,有这样的导语:“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追赶”什么?怎样追赶?……这些也同样引人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7-2-12 2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中考作文几乎是围绕着“自我”而展开,通过自我与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关系,考查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
       
          三、文体出现了特殊限制
       
          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对文体的要求和限制有所增强,这和几年前一律放开的“文体不限”已有明显改观。今年的试题延续了这一特点,有些考区明确对文体的要求,如福建莆田卷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福建泉州卷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湖北黄冈卷要求写记叙文或散文,并且明确提出对于这两种文体的要求:
       
          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同学们在平时作文时,就应该注意文体应有的特征。如果文体特征不明显,那就成了四不像,很难得到一个高分。除了一般的实用文体及散文等文学作品体裁,我们还应当熟悉日记、书信、倡议书、演讲稿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如“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山东泰安卷),题目本身就明确了是写一封信;“因为(),我爱上读书”(山西卷),则要求写一篇演讲稿。这些新的变化,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写作的触角有了更广的延伸
       
          今年中考,考查的角度与以往稍有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的同时,还要去关注周围、身边的人。如果说“我们在一起”(山东临沂卷),范围还在同学、亲人之间的话,那么“凡人小事的背后”(湖南长沙卷),则直接引导考生要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从普遍人、寻常事中发掘出不普遍、不寻常的特质。这一新的延伸,对考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命题出现新的亮点
       
          1。注重思辨的引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学生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今年的部分写作命题,引领考生透过想象更真切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河南卷,在阅读完“画家费尽心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这一材料后,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来作文,这个题目告诉同学们的就是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现。
       
          2。传递正能量与美好的希望。这一理念是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全方位的具体体现。作文考查,不仅仅要看考生的作文水平,还要看考生的思想,引领考生向善趋美。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在传递正能量和引领美好意愿方面,有很鲜明的特点。四川泸州卷的“你用()温暖了我”,让人感受到阳光与温情;浙江温州卷的“邻里关系”,引发对邻居的关注;天津卷的“值得()”,令人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今年辽宁沈阳卷选题作文之一采用看图作文,广东深圳卷出示表情包让考生以此作文……看图作文虽系“星星之火”,但如一抹春风,令人觉得清芬扑面。
       
          除去以上五大特点,今年的试卷还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比如山东省十七地市的写作命题中,济南、淄博、日照、德州、烟台、威海、菏泽采用裸命题形式;济宁、滨州、枣庄、莱芜采用“提示语+命题”的形式;青岛、泰安、临沂运用了选题的形式;潍坊、聊城则分别为材料、话题。也就是说,在山东,命题作文仍是主流。浙江各地考卷,则以材料作文居多。同学们在备考时,应当对当地考题近几年的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我们才有信心,在来年的中考“让自己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3 18:55 , Processed in 0.06461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