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1

2017山西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历史)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3-8 1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017山西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历史)
          一、命题的唯一依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2017年山西中考试题命题的变化
       
          1.题型变化
       
          (1)主观题(非选择题)打破单一的、模式化的类型,根据考点内容和素材情境,灵活设计,以体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和中考改革六个维度的能力测试;特别在简答题和探究题的设计上,形式上突出创新、灵活设计,内容更加开放,立意上更加体现学科素养等。
       
          (2)题型的设置多样化。
       
          2.内容分值比例变化
       
          (1)适当增加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例为20%,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地位。
       
          (2)适当减少世界史的分值比例。
       
          (3)各道试题的分值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调整。
       
          3.命题的趋势
       
          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以考查学科思维能力为关键。
       
          三、2017年山西中考命题基于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彰显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
       
          1.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相互关联的整体)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7-3-8 1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2.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
       
          (1)体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命题,突出课标中在内容标准相对应的部分、增加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落实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实施建议。
       
          (2)扩大“开放探究”试题的力度: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不唯一、思维多角度、历史观点的论证等,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一种试题形式。
       
          (3)增加阅读素养:引导学生注重个体修养,拓宽视野。
       
          (4)突出学科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能力与品质。
       
          (5)注重表达、交流、共享:旨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6)借鉴国际PISA先进理念:国际PISA是指学生能力国际测评,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这三个领域。旨在借鉴培养“重应用,多实践”的学科素养。
       
          四、中考需关注的十大长效热点
       
          1.倡导三农问题,强化立国之路;
       
          2.倡导社会改革,关注社会转型;
       
          3.倡导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化;
       
          4.倡导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
       
          5.倡导生态文明,立足持续发展;
       
          6.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倡导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
       
          8.倡导民主政治,建立有效政府;
       
          9.倡导和平发展,尊重多元文明;
       
          10.倡导公平高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推荐:
           58b921575439317.shtml (54.3 KB, 下载次数: 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4 08:47 , Processed in 0.06994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