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回复: 1

2017中考"一带一路"有关考点整理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6-12 17: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017中考"一带一路"有关考点整理
          物理考点
       
          考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了能源的国际合作.在下列国际合作的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核能、天然气B.太阳能、风能
       
          C.天然气、风能D.核能、太阳能
       
          【解答】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都是可再生能源的是B选项.
       
          化学考点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
       
          解:
       
          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语文考点
       
          考点:古诗词赏析、语句排列
       
          1.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7-6-12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解答】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②“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③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
       
          ④“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⑤“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A.②③①④⑤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②⑤①④
       
          【答案】C
       
          历史考点
       
          考点: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①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②两汉路线:
       
          陆路为主: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罗马);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海路: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联系。
       
          ③唐:海陆并举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
       
          陆路:从长安向东可到朝鲜,从长安向西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
       
          ④两宋:陆路受阻,海路为主。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
       
          目的:a、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b、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特点:
       
          a、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b、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历史意义:
       
          a、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b、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c、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2 12:36 , Processed in 0.06052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